电 力 信 息
         (更新时间2009年5月26日) 
      

主页  行业新闻  市场动态  电力信息  变压器技术  权威认证  政策导航  企业风采  数据总汇  国变质检中心

     

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取得丰硕成果

  
  在与会代表和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5月22日,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结束了各项议程,圆满闭幕。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会议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纪要》,倡议各国同行进一步加强在特高压输电技术和智能电网建设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享经验、知识和成果,共同推动具有坚强网架结构和先进智能水平的现代电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22日上午举行的全体会议上,国际大电网会议组织秘书长科瓦尔宣读了《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纪要》,并与本次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主席、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共同为《会议纪要》揭幕。

  《会议纪要》赞赏国家电网公司与国内外合作伙伴在发展特高压输电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和取得的丰硕成果,认为国家电网公司建成投运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实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和突破,验证了特高压输电的技术可行性、设备可靠性、运行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为特高压输电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更广泛的应用积累了有益经验。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成果给各方以重要启示。目前各国在智能电网研究与实践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为进一步推进智能电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会议纪要》表达了与会代表致力于推动特高压输电技术和智能电网建设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能源和电力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心愿,这是本次会议取得的重要成果,对特高压输电技术和智能电网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和应用,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22日上午,会议特高压工程与设计组、设备与监理组、建设与环境组、系统与运行组和智能电网组分别作了交流发言。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委员会(IEC TC115)主席鲍武,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席陆延昌,以及清华大学、中国工程院、IEC/CIGRE联合工作组的专家作了发言。专家们表示,建设特高压电网,是在当前形势下实现能源永续利用、电力可持续发展最现实、最可行的战略选择,国家电网公司在会上提出的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完整方案令人振奋;本次会议让世界各地的有关科研人员和技术专家再次相聚,共同研讨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的美好前景,对于电力工业特别是电网长远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此次会议上,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国内外有关机构、企业和高等院校的23位领导、专家作了重要讲话和精彩发言。会议收到论文381篇,在分组会议上有54位专家宣读了论文。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通过广泛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各方在特高压输电技术和智能电网发展等方面形成了普遍共识,会议成果富有创新意义。

 

    据最新消息,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日前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再生能源金融论坛上透露,新能源振兴规划即将出台。随着相关发展目标的调整,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我国风电规模将达到1亿千瓦以上。受此拉动,中国国内目前风力发电基地设备吊装市场将进入高潮,一大批包含履带起重机在内的大型建筑机械设备将再次得到重用。

    当前,中国正在通过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基地促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努力在风能资源丰富的西北和沿海地区建成六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甘肃河西、新疆哈密、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都力图打造中国“风谷”。

风能发电基地建设崛起

    从相关资料看出,在我国目前新能源产业的各子行业中,风力发电将是未来的发展重点,太阳能利用受技术制约略有滞后,后续发展依赖于政策支持。而此次新能源振兴规划纳入了核电开发利用的内容,核电发展有望加速。

    在最近召开的第四届再生能源金融论坛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处处长梁志鹏透露,新能源发展规划的初稿已经制定完毕,并完成了向各地发改委以及相关企业征求意见的工作,将择机出台。根据新能源振兴规划,风电将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

    国电集团公司总经理朱永芃表示,中国风力发电的发展速度很快,2008年底,我国风电装机894万千瓦,居于世界第四,亚洲第一,2010年可以达到2000万千瓦,2020将达到一亿千瓦。我们想不仅做风力发电的投资,我们把设计、建设、调试、运行等投资的几个环节,我们都做得很强大。

    风电发展的重点将是大型风电基地的建设,到2020年,将在甘肃、内蒙古、河北、东北,以及江苏沿海等地建立若干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目前我国风力发电的发展拥有良好的基础,国电集团江苏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金骥说:“现在的设备可利用率达到了98.89%,这在全球都是最高的。国电江苏龙源风场实现盈利4000多万元。”

    同时,风力发电的大规模开发,将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实现设备制造国产化。国电联合动力总经理张军表示,“我们要自主研发5兆瓦及以上的机组,以及2兆瓦左右的新一代风机,同时具备强大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争取在2012年达到20%产品出口,产能业绩居世界前列。”据业内人士分析,除却一批风机设备需求上升之外,前期风电基地建设也需要大量的吊装设备如履带起重机等,都将随着新能源规划的出台而受益。

风能发电市场前景广阔

    据研究报告预计,全球风电发展正在进入一个迅速扩张的阶段,风能产业将保持每年20%的增速,到2015年时,该行业总产值将增至目前水平的5倍。从目前的技术成熟度和经济可行性来看,风能最具竞争力。从中期来看,全球风能产业的前景相当乐观,各国政府不断出台的可再生能源鼓励政策,将为该产业未来几年的迅速发展提供巨大动力。

    根据预计,未来几年亚洲和美洲将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将实现每年30%的高速增长,印度风能也将保持每年23%的增长速度。印度鼓励大型企业进行投资发展风电,并实施优惠政策激励风能制造基地,目前印度已经成为世界第5大风电生产国。而在美国,随着新能源政策的出台,风能产业每年将实现25%的超常发展。在欧洲,德国的风电发展处于领先地位,其中风电设备制造业已经取代汽车制造业和造船业。在近期德国制定的风电发展长远规划中指出,到2025年风电要实现占电力总用量的25%,到2050年实现占总用量50%的目标。

    而一直以来在风能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欧洲国家增长速度将放慢,预计在2015年前将保持每年15%的增长速度。其中最早发展风能的国家如德国、丹麦等陆上风电场建设基本趋于饱和,下一步主要发展方向是海上风电场和设备更新。英国、法国等国仍有较大潜力,增长速度将高于15%的平均水平。

    目前,德国仍然是全球风电技术最为先进的国家。德国风电装机容量占全球的28%,而德国风电设备生产总额占到全球市场的37%。在国内市场逐渐饱和的情况下,出口已成为德国风电设备公司的主要增长点。

    在中国,2006年国家发改委会、科技部、财政部等8部门联合出台了《“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依据十项节能重点工程的标准以及政府支持环保节能产业的政策导向,未来工业设备节能更新改造、建筑节能、节油及石油替代以及可再生能源这几大节能领域将获得快速发展。

    目前,中国市场最热的可再生能源,比如风能、太阳能等产业。风能资源则更具有可再生、永不枯竭、无污染等特点,综合社会效益高。而且,风电技术开发最成熟、成本最低廉。根据“十一五”国家风电发展规划,2010年全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2020年全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而2006年底,全国已建成和在建的约91个风电场,装机总容量仅260万千瓦。可见,风机市场前景诱人,发展空间广阔。

    我国百万千瓦级水电机组研发目前已全面启动,预计2013年前可完成关键技术准备。截至5月12日,三峡工程建成的70万千瓦级机组已安全稳定运行2000天,累计发电3000多亿千瓦时。

  “从70万千瓦到100万千瓦,不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的扩大,而是要充分体现更新的技术成果。因为目前机组的一些核心技术,在70万到80万千瓦级的机组中的应用,已达到了极限。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时,必须要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实现提升,才能满足需求。”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杨清表示。

  据他介绍,按照目前的情况,完成包括冷却方式、绝缘材料等关键技术的研发,预计未来三四年内可实现。

  据了解,早在2007年11月,来自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和中国三峡总公司的100多位专家、学者,曾云集三峡坝区,共同研讨百万千瓦级水电机组电压等级及其设计方案,最终确定百万千瓦机组将在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的白鹤滩、乌东德电站首先投产运行。

  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石清华表示,东电作为承担并完成三峡工程70万级水电机组自主设计、制造任务的企业之一,已经开始启动百万千瓦机组的研发任务。

  另外,在现有基础上,三峡总公司近期提出未来将要实现的“三个突破”目标,除了要实现水电装备百万千瓦机组的突破外,还包括建立起适应流域电站群联合运行的全国最大的梯级水库调度系统,以及实现海上风电等新能源开发和新技术新突破。

  对此,杨清表示,投资新能源特别是风电核心技术及风电场的开发,已成为三峡总公司未来发展的主要战略之一,未来将投入更大精力将水电装备技术自主创新的成功经验运用于新能源开发。

  从有关方面获悉,在全球太阳能原材料价格大幅下滑之际,有台商计划在厦门投资兴建一座规模约16兆瓦的太阳能发电站。据了解,该项目一旦建成,将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

  具台资背景的厦门寰廷太阳能光电公司执行董事翁圣文介绍,该公司采用的核心技术来自其在美国的能源研究机构。初期投资500万美元在厦门设立营运、研发中心,主要进行光伏发电系统的研发,同时购地130亩筹建光伏发电站,预计总投资额至少逾6,500万美元。

  规模料全国最大

  据了解,当前中国政府共批准了内蒙古鄂尔多斯、上海崇明岛及甘肃敦煌三个太阳能电站示范项目,项目规模分别为25万千瓦、1兆瓦和10兆瓦。以敦煌项目近期招标结果预估,太阳能发电成本已有望于2年内降至每千瓦时1元,因此吸引到台湾太阳能光伏企业抢滩大陆市场。

  翁圣文透露,该项目近期将向国家发改委申请立项,争取获批后2年内完成设架,可用电力可实现并网。他并表示,中国在太阳能面板、蓄电池等设备生产领域已有一定水平,台商掌握的则主要是核心技术研发;集中两地优势,显然在成本控制、经营管理上都有优势。

  据透露,在面板及电池组件方面,该公司将不排除与台湾友达光电、内地无锡尚德等大型供应商合作。

    据了解,福建省电力公司将福建省重点工程、总投资2.55亿元的龙岩500千伏卓然变的投产作为全省500千伏大环网形成的标志性工程,是由于卓然变既是革命苏区龙岩的首座500千伏变电站,又是福建公司建设全省500千伏大环网的最后一个500千伏变电站,具有重要的特殊意义。投运后,将与漳州、三明、南平、宁德相应的500千伏变电站相连,构成福建西北部500千伏环网。之后再与东部沿海已经形成的双回至四回的福建东南部(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500千伏网架相连,加上已投入运行的500千伏水三线(福州水口~三明三阳变),形成一个强大的、环绕全省的斜“日”字形500千伏大环网。
 
    国务院近日讨论并原则通过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喜讯激发了福建电力基建队伍的冲天干劲。连日来,福建电力广大基建队伍开足马力,集中施工力量,快马加鞭全力推进海西500千伏大环网建设。截止目前,在环网的变电项目中,宁德、三明对应的500千伏变电站已投入运行,南平变和龙岩变正在加紧建设,其中,南平变220千伏部分已于5月8日送电,500千伏区域预计本月底可启动送电。配套的线路工程中,南平~三明线路已架设完毕,5月20日可具备送电条件,宁德~南平线路进入架线最后冲刺及验收交叉进行阶段,预计在本月底可具备送电条件,三明~龙岩~漳州段线路已进入全面组立塔、牵张放线阶段。
 
    为进一步提升电网实力,尽快建成联结全省九地市的500千伏大环网,福建省电力公司将原“十一五”规划在2010年实现覆盖全省的500千伏大环网结构超高压网架的目标提前到2009年内建设完成,实现主干电网由220千伏向500千伏的历史性飞越的战略目标,构筑坚强的超高压电网高速通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目前,与大环网相关的输变电工程攻坚战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着。(中国电力报)
 

    16日,中国对外水电开发最大的BOT项目--瑞丽江一级水电站竣工仪式在缅甸境内电站厂房隆重举行,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意味着中缅电力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瑞丽江一级水电站位于缅甸北部瑞丽江上,电站安装6台10万千瓦机组,多年平均发电量为40.33亿千瓦时,年利用小时为6722小时,保证出力可达17.4万千瓦。工程由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云南和兴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和云南机械设备进出口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出资成立的云南联合电力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建设,华能澜沧江公司控股。 (中国电力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