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力 信 息
         (更新时间2009年5月22日) 
      

主页  行业新闻  市场动态  电力信息  变压器技术  权威认证  政策导航  企业风采  数据总汇  国变质检中心

     

发展特高压输电和智能电网技术推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5月21日,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UHV2009)在北京隆重开幕。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特高压输电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倡议,各国同行进一步加强在特高压输电技术和智能电网建设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享经验、知识和成果,共同推动具有坚强网架结构和先进智能水平的现代电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莅临会议,并于会前亲切会见了出席会议的国际大电网会议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等国际组织代表,参观了“推进特高压工程建设,发展坚强智能电网”大型展览。

  张德江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国家电网公司立足自主创新,推动特高压电网发展实现新突破,积极探索建设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他强调,必须贯彻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大力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确保能源安全,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

  张德江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还将长期持续增长,保障能源和电力稳定供应是我国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国一次能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很不均衡,加快建设特高压电网,有助于促进能源布局结构调整和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确保能源安全可靠供应。要抓住特高压输电发展的难得机遇,运行管理好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确保工程安全稳定运行,并适时组织验收。要认真总结工程建设经验,不断完善特高压输电技术,加快特高压输电技术应用步伐。

  张德江表示,中国政府一直倡导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积极支持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特高压输电技术进步,促进世界电网技术不断取得新发展。

  国务院副秘书长肖亚庆、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以及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监会、科技部、财政部、环保部、安监总局、知识产权局等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国际大电网会议组织秘书长科瓦尔、国际电工委员会副主席里斯等有关国际机构和企业代表出席会议。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致欢迎辞并作主旨发言。刘振亚说,特高压输电是世界电网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发展特高压电网是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电力供应的必然要求,将为大规模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提供重要保障,有利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

  刘振亚说,积极发展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电力发展的新趋势,坚强是智能电网的基础,智能是坚强电网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两者相辅相成,协调统一。国家电网公司结合基本国情和特高压实践,确立了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即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

  刘振亚表示,国家电网公司愿意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与国际电力组织和有关企业一道,在电网发展基础研究、技术攻关、设备研制、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等领域全面开展交流与合作,共同攻克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难题,加快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会上,与会代表观看了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宣传片。会议介绍了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建设情况,发布了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工程成果及“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研究成果。

  参会各方表达了在推动特高压输电技术和智能电网建设方面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能源和电力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望。全体与会代表通过广泛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在关于特高压输电技术和智能电网发展等方面形成了普遍共识。

  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人,26家电力企业、11家研究咨询机构、9家协会组织、11所大学、27家制造企业的代表和40余家中外新闻媒体应邀出席会议。

  国务院派驻国家电网公司监事会主席路耀华,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郑宝森、舒印彪、曹志安出席会议。

 

    国家电网公司21日在此间首次向社会公布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计划,并初步披露了其建设时间表。

    根据这项计划,智能电网在中国的发展将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到2020年,可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

    这是自“智能电网”概念提出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以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第一次正式使用和发布这一提法,并公布相关的建设方案。

    但国家电网公司负责人21日同时明确表示:由于国情、发展阶段及资源分布的不同,中国的智能电网和美国的智能电网在内涵及发展的方向、重点等诸多方面有着显而易见的“区别”。

    “美国发展智能电网重点在配电和用电侧,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注重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用户服务的提升。”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说,“中国的智能电网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共六个环节,具有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智能’技术特征。”

    舒印彪强调:“中国的智能电网首先是一个坚强的电网,其中,具有长距离、大容量输电特征的特高压电网将成为核心环节。这是由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能源集中分布特点所决定的。”

    国家电网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分三个阶段推进“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2009年至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及各环节试点工作;2011年至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2016年至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届时,国家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将大幅提升,清洁能源装机比例达到35%,分布式电源实现‘即插即用’,智能电表普及应用。”国家电网有关人士说。

    事实上,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形容的“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在近期正取得一连串的显著进展:今年1月,我国首个百万伏交流输变电项目——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建成投运,至今已安全稳定运行逾150天;据国家电网公司负责人此前透露,今年内将开工建设淮南-上海、锡盟-上海、陕北-长沙三大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预计今明两年,特高压电网投资将达到830亿元左右。到“十二五”初期,将初步建成“两纵两横”特高压骨干电网。
 

    5月20日,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电力交易流向将由“北电南送”转为“南电北送”,进入汛期输电方式。华中电网内以四川为主的清洁水电将经由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送往华北地区。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近期特高压电网输电交易方案》,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结合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和电力供需情况,安排了南北互供送电方式,即枯水期华北电网火电南送华中电网(北电南送),丰水期华中电网水电北送华北电网(南电北送)两种交易方式,充分体现特高压输电水火互济、丰枯互济、促进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功能。

  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自投运以来保持安全稳定运行,累计从山西大型煤电基地向华中电网输电交易量达33.5亿千瓦时。据了解,汛期通过该工程安排的“南电北送”交易电量为30亿千瓦时,最大输电负荷将达到150万千瓦。据测算,以华中水电代替华北火电,既保证了四川地区清洁水电的消纳,又可大量节约华北地区煤炭资源,每千瓦时交易电量大约可节约标准煤300余克,整个汛期约可节约标准煤近百万吨。

  为了做好此次交易流向的转变工作,国家电网电力交易中心组织华中、华北、四川等各级交易中心,精心制定了《2009年汛期特高压交易方案》,落实了送出电力资源的组织和消纳,为汛期特高压交易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5月17日,由华能北方电力公司牵头研发的远距离点对网输电线路加装串补装置抑制次同步谐振技术获得成功并通过专家鉴定。截至17日20时45分,串补装置已在该公司所属内蒙古上都电厂稳定运行一个月。该技术的成功投运使上都电厂输电能力提高45%。该技术具有占地少、投资省、施工周期短、调试维护简便等优点,填补了我国远距离点对网输电技术的一项空白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据瑞典《工业日报》5月20日报道,瑞典国有大瀑布电力公司将投资15亿瑞典克朗用于新的风能发电厂。该电厂位于瑞典中部城市,将于6月8日开始兴建,共有40台发电机,计划于明年开始投入发电,将满足5万家庭的用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