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力 信 息
         (更新时间2008年2月29日) 
      

主页  行业新闻  市场动态  电力信息  变压器技术  权威认证  政策导航  企业风采  数据总汇  国变质检中心

     

南方大雪再提特高压输电

    关于特高压电网建设的激烈争议在一场席卷中国南方的雪灾与冰冻之后出现转折,现在,辩论的“正方”无疑获得了有利于自己的论据。

  此时此刻,一场涉及标准重置的“电网重建”工作已经启动。国家电网(下称国电)专家组已经编制完成电网灾后重建的规划方案,并已上报国务院,这其中,不仅包括电网建设标准的重置,争议良久悬而未决的特高压输电也再次被国电重新提出。一场声势浩大的电网会战正在拉开序幕。

  重提特高压输电

  “这次雪灾也为未来我国电网建设敲响警钟。”国家电网特高压部副主任刘泽洪表示,“从2003年至2007年电网和电源累计投资情况看,我国电网与电源的投资比重约为33∶67,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约为60∶40,我国电网投资滞后于电源投资。一是电网的盈利性不好;二是以往的电网建设是以地区为范围,规模较小。”

  国电专家组也认为这次大面积停电事故已经体现出部分地区500千伏电网出现输送能力不足、输电走廊紧缺等问题,说明仅靠现有500千伏超高压输电技术进行电网建设,已无法满足未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电力增长的需要。

  “发展特高压电网,是促进中国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杨建平在建议中称,他的职务是国家电网北京电力建设研究院的总工程师,他的观点与建议向来对国家电网颇具影响力,对于特高压电网,杨建平寄予厚望。

  2008年又是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建设最关键的一年。据悉,目前国家电网正在推进四川锦屏到江苏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前期工作,将结合金沙江后续水电项目开发及雅砻江锦屏电站群的开发,继续承担“西电东送”的任务,将电力直接输送到东部用电大省江苏省。这是继2006年6月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开工后,国家电网在推进特高压战略方面的又一大动作。这些线路气象条件的重现期将按100年一遇设计。

  刘泽洪表示,特高压可以直接把西南的水电直接送到东部地区,有助于缓解煤炭紧缺所造成的交通压力及对东部环境造成的压力,对于中国乃至世界今后电网技术发展和电网建设将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技术标准亏欠

  记者了解到,在形成“电网灾后重建规划”之前,国家电网专家组已经彻查了造成本次南方大范围断电过程中,电网在建设标准等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与亏欠。显然,特高压输电只是电网重建中最“前卫”的路径,在他身后,摸清各种基础性的问题也十分关键。

  在重灾区郴州,送电的最主要通道——东江电厂到城前岭变电站,几乎每根电线和每个铁塔上都背负着沉重的覆冰。在这份建议中,杨建平认为,导致此次倒塔根源正是覆冰。

  杨建平在反复观测中发现,形成导线覆冰一般要具备相应的气候条件, “1月10日以来,湖南等省份雨雪骤降、气温随之急剧下降,此次凝冰天气条件正好符合了上述气候条件。”他说,“当覆冰厚度远大于设计值时,输电线路已不能承受如此大的荷载,从而引发倒塔、断线和电网事故。”

  记者了解到,这期间全国共出现3次大范围的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分别为1月10日至16日,18日至22日和25日至29日,是湖南和湖北自1954年以来雨雪冰冻天气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年,也是安徽有资料记录以来降雪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年。

  专家组发现,如果不具备以上条件,雪直接落在导线上,则不会冻结,只会形成湿雪,这对电网不会形成危害,这就是为什么尽管北方雪很大,但按同样标准建设的输电线路,几乎没有出现过电网覆冰事故。

  但杨建平也承认,电网如此不堪一击,不能排除设计上的不足。在最初的设计中,从自然环境的要求、工程造价等方面考虑,设计标准并不高。比如华中地区多采用10mm~15mm覆冰设计,华东地区覆冰厚度一般采用10mm设计,沿海地区覆冰厚度采用5mm或无覆冰。

  重建规划上报

  目前,杨建平的建议性报告已经引起国家电网的注意。据国家电网公共关系部人士表示,为进一步做好电网灾后重建工作,国家电网公司已编制完成电网灾后重建规划方案。“电建院这套即将上报国务院的建议对国家电网重建方案有很大的参考作用。”杨建平说。

  据他透露,目前比较明确的思路是对于直接关系民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而必须尽快恢复的线路,可先按照原标准和设计方案进行修复,对因灾损坏严重地区,国家电网将根据现场条件适当提高设计水平。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将加快灾后重建进度。

  据悉,计划分三个阶段完成灾后重建任务:2月21日前恢复京广线剩余2座牵引变电站供电;3月10日前初步完成对主网重要受损设备的修复、重建,恢复主网运行方式;力争3月底前完成各受灾地区电网设备的修复和重建,恢复电网正常运行。

  专家组初步分析后建议,根据送电线路的设计气象条件、沿线的气象资料和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在严格按照我国现行规范规定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设计标准。

  按照现行设计规范,我国电网建设按如是灾害标准确定:220千伏等级线路15年、500千伏等级线路30年、750千伏线路按50年一遇的标准。但是专家组在调研中发现,由于覆冰成因的复杂性,统计数值很难确定,气象台站大多没有观冰资料。“应该在重灾区建立观冰站。”杨建平说。

  专家组的依据是,从统计数据分析看,覆冰厚度与原设计条件已有了根本性变化,气象条件重现期已远远超过设计标准。比如50年一遇标准冰厚为40余mm,此次最大覆冰高达60mm。鼠年春节前后的大雪与冰冻之后,电网重建显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电煤、来水及气候成为共同影响2008年电力供需关键因素

    2008年,电力消费需求稳中略有回落,新投机组规模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电力投资特别是电网投资力度继续加大,行业节能降耗和结构调整工作继续推进,在全国电力供应能力充足的大格局下,电煤供应、来水情况及气候因素将共同成为决定2008年各地区电力供需的最关键影响因素。

1.电力投资趋向于合理

    2008年,全国电源投资和投产规模预计将在去年的高水平上略微回落,投资完成规模保持在3000亿元左右,基建新增装机在9000万千瓦左右,全年计划安排关停小火电机组1300万千瓦。电网基本建设投资规模预计将进一步扩大到3000亿左右,与电源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基本持平,投资重点解决电厂配套送出、跨省跨区主干电网、城市配电网及其他不协调电网的建设,促进电源、电网协调发展。南方地区灾后电网恢复重建预计会进一步增加今年的电网投资规模。

2.电煤供应将成为影响今年电力供需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根据我会统计,在2008年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会议上共签订电煤合同59349万吨,超出运力框架方案配置58515万吨。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新增机组燃煤资源没有落实。今年全国新增电煤需求1.07亿吨,但是除大秦线外,其他地区新增机组燃煤资源和运力未得到很好落实,特别是华中、山东等电煤铁路运输比较困难地区新增机组的电煤合同供应量与实际需求量相差较大。

    二是据初步测算,此次电煤衔接合同价格平均上涨35~45元/吨左右,按照5.85亿吨重点电煤计划计算,发电企业增加成本约205~265亿元,给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很大压力。此外,今年初部分地方矿区停产整顿、春节放假和运输受阻,由此产生的供需矛盾带动了电煤价格在进一步攀升。

    三是去年入冬以来,水电进入枯水期出力降低,春节前电力需求旺盛,电煤耗用量一直处于高位;从一月中旬开始,电煤库存持续下降,至1月27日,全国电煤库存2107万吨,平均可用天数不到8天,为正常库存的一半。全国缺煤停机最大时达到4240万千瓦。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经过煤电运等多方的共同努力,电煤库存从2月初开始明显回升。截止2月21日,全国直供电网存煤2759万吨,可用14天。

    尽管经过集中抢运,电煤库存有了一定增长,但是随着春节后用电增长,受灾地区用电逐步恢复,电煤供应可能再度吃紧,如果不能很好地从机制上解决电煤供应的量、价、运力安排问题,今年电力供需的严峻形势仍有可能重现,形势不容乐观。

3.部分地区受灾损失电量对全年以及全国电力增长影响不大

    根据中电联2008年元月对部分受灾地区供用电月度统计快报分析,由于受灾省区电网停运造成用电中断,使得一月份江苏、浙江、湖北、江西、湖南、重庆、四川、贵州等省份统调最高用电负荷增长率高于统调用电量增长率,统调用电量增长率又高于当地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这充分说明了这些地区灾后用电会有较大的反弹空间,在电煤、水情和气候条件配合下电力供应能力是充足的。

    根据一月份全国及主要受灾省区分旬日均统调用电情况分析,这次灾害中受损比较严重的省份,中下旬日均统调用电量下降非常明显,预计在一季度电网不能完全恢复以前,仍将有一定的损失电量。但是,从全年累计以及全国总体来看,本次雨雪冰冻灾害对电量的损失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很小,影响不大。主要原因有:一是受灾地区基本都是贵州、江西、湖南等中西部省份,用电量占全国的比重不大;二是元月处于发电机组计划检修状态的线路较多;三是临近春节,部分工业生产负荷已经开始下降;四是损失的生活用电量是无法在后期弥补,但是生产损失电量会在灾后逐步弥补回来;五是有利的因素,就是灾后恢复重建会带动相当一部分新增用电需求。

4.供需形势预测

    2008年,从发电生产能力分析,全国全年电力供需形势处于总体基本平衡,南方电网局部偏紧的状态。在考虑一月份南方地区的冰冻雨雪灾害、一次资源(煤、油、气)偏紧、运力约束以及异常气候增多等因素后,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在各区域将呈现一定的差异性,部分省份电力略显紧张和部分省份电力富裕的情况将同时存在。需要强调的是,如果电煤需求得不到满足,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湖北、四川、重庆、陕西等省份仍然可能需要采取需求侧管理措施来引导用电需求。预计2008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将在12.5%左右,全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将继续下降到1.2左右,各月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将在上半年继续下降,下半年略上升,全年累计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将在5000小时的水平上略有下降。

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

华北电网区域

    预计全网新投机组1900万千瓦左右,全网电力供需总体基本平衡且有一定的裕度。其中,京津唐全年供需基本平衡,冬季因电煤供应和电力制约,平衡存在一定缺口;河北南网、山西和山东基本平衡;蒙西电力盈余较多。

东北电网区域

    全网新增装机在700万千瓦左右,全年电力供需平衡有余。其中,辽宁、赤峰地区部分时段电力缺口较大,吉林基本平衡;黑龙江盈余较多,伊敏地区窝电现状仍然较为严重。

华东电网区域

    预计全网新增装机容量在1700万千瓦左右,全年电力供需基本平衡,迎峰度夏期间可能会存在备用不足及电网“卡脖子”的情况。上海供需基本平衡,夏季高峰时段略显紧张;江苏电力供应充足;浙江、安徽迎峰度夏期间平衡偏紧,其余月份基本平衡;福建在正常来水情况下供需基本平衡,但如遇来水偏枯状况,夏季高峰期可能存在少量电力缺口。

华中电网区域

    全网统调电源预计投产2467万千瓦。元月湖南、江西等省区受灾较重,一季度存在一定的电力电量缺口,二季度电网输配能力恢复后,考虑电煤供应问题基本解决,全网供需可以达到平衡,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电力装机富裕较多,江西预计平衡有余;重庆电力供需全年平衡有余。

西北电网区域

    全网预计新增装机容量1250万千瓦,电力供需平衡且盈余较多。其中,陕西、甘肃、宁夏供需盈余较多;青海受来水影响较大,在来水偏枯情况下,部分月份存在电量缺口;新疆夏季供需平衡偏紧,其余各月基本处于紧平衡状态。西藏电力供需仍然紧张。

南方电网公司经营区域

    全网预计新投产规模机组1378万千瓦。但各省供需平衡状况分布不均,特别是受一次能源供应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南方电网电力供应形势将比2007年更加严峻。全网枯期电量紧张,汛期高峰电力不足,云南、贵州主要在枯水期因电煤供应不足导致电量缺口,广东、海南全年电力电量紧张。广东2008年新增电源较少、燃煤、燃油、天然气供应紧张和小机组逐步关停等原因,全省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呈电源性缺电局面。目前,综合考虑南方地区雨雪冰冻灾害后电网抢修建设、西电送广东能力逐步恢复的进程以及电力需求负荷的不断增长,预计广东2月份最大电力缺口接近1000万千瓦,3月份缺口最大为1200万千瓦。
 

中电联:2007年全国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2007年,电力工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电力供应能力持续增强,全国电力装机突破7亿千瓦,受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工业快速增长等因素影响,电力消费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基本平衡。

    2007年,虽然电力消费增长超过预期,但是电力供应能力持续增强,一次能源供应基本正常。通过更加频繁有效的跨区跨省电能交易,全国电力供需形势表现为总体基本平衡,部分地区供需矛盾相对比较突出。总体来看缺电范围明显减少,缺电程度也明显减轻,受装机不足、来水偏枯、一次能源(煤、气、油)供应紧张、机组检修或非计划停运、电厂送出工程受阻、电网“卡脖子”、局部地区受灾等因素引起的缺电多样性特点更加明显。全国共有京津唐、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西藏、广东、云南、海南、贵州等17个省级电网的局部地区和部分时段出现短时电力紧张或拉限电情况,而且主要集中在1-2月份;二季度以来广东地区缺电比较严重;年末由于来水和电煤供应等原因,部分地区也比较紧张。全年全国尖峰负荷最大电力缺口不超过1000万千瓦。

(一)电力供应能力极大增强

    发电装机容量超过七亿千瓦,增速回落,超额完成“关小”工作目标:2007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设备容量(正式投产)10009万千瓦,是继2006年后第二个基建新增规模超过1亿千瓦的年份。其中,水电1306.5万千瓦,火电8158.35万千瓦,风电296.17万千瓦。截止2007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突破7亿千瓦,达到71329万千瓦,同比增长14.36%,增速比2006年降低6.2个百分点,2002年以来发电设备容量增速实现首次下降。其中,水电14526万千瓦,同比增长11.49%;火电55442万千瓦,同比增长14.59%;核电885万千瓦,同比增长29.2%;并网生产风电设备容量403万千瓦,同比增长94.4%。全年关停小火电机组1438万千瓦,超额43%完成年初关停目标。

    发电量保持高速增长:2007年全口径发电量完成325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水电4867亿千瓦时,增长17.6%,比2006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火电26980亿千瓦时,增长13.8%,比2006年同期降低2.4个百分点;核电626亿千瓦时,增长10.8%;风电56亿千瓦时,增长95.2%,比2006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

    发电设备累计利用小时下降幅度小于2006年:2007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设备利用小时为5011小时,同比下降187小时,比去年同期下降幅度少了40小时。其中,火电设备利用小时5316小时,同比下降296小时,下降幅度比2006年下降幅度多43小时;水电设备利用小时3532小时,同比增加139小时;核电设备利用小时7737小时,同比降低69小时。

    电煤供应形势总体平稳:2007年,全国电煤供应形势总体平稳,煤炭供需矛盾总体缓和,南方电网电煤供应短缺情况比较严重。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生产耗用原煤12.82亿吨,增长10.7%,低于同期火力发电量增长3.1个百分点。直供电网日均供、耗煤分别为170.1和170.6万吨。12月份当月日均耗煤量201万吨,直供电网煤炭库存以13万吨/天的速度下降。年底库存2415万吨,平均可用12天。

(二)电网输送能力不断提高

    电网建设速度明显加快,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全国新增220千伏及以上电网输电线路41334公里,变电容量18830万千伏安。截至2007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达33.38万公里,同比增长17.45%;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达11.60亿千伏安,同比增长19.59%。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获得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三峡输变电主体工程全面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

    “西电东送”规模和能力继续扩大:2007年,贵广二回±500kV直流输电线路投运,“西电东送”南通道共形成“六交四直”1650万千瓦的输电能力;中通道总输送能力达到1450万千瓦;北通道总输送能力达到1650万千瓦。“西电东送”总输送能力已经达到4750万千瓦。

    跨区送电量保持平稳增长:2007年以来特别是8、9月份以后,全国跨区域送电量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全国跨区送电量共完成949.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35%,与1-6月份和1-9月份比较,分别增长19.28和4.15个百分点(1-6月份同比降低2.93%)。在江城直流通道已满的情况下,鲤鱼江电厂累计送电广东75.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8.59%,极大缓解了广东地区供需形势。

    区域内西电东送电量稳步增加:在华北电网区域内,京津唐电网从山西、内蒙共受进电量175.60亿千瓦时,增长14.32%。在南方电网区域内,西电送广东累计完成786.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10%;西电送广西累计完成76.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01%。

(三)电力消费持续快速增长

    全社会用电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全国电力消费延续了2006年的强劲增长态势,到5月份达到两年来的最高增速。进入6月份,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作用逐步显现出来,当月用电消费开始小幅稳步回落。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完成324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2%,增幅比2006年上升0.2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了1.2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用电量完成860亿千瓦时,增长5.19%,增幅比2006年同期降低4.9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用电量完成24847亿千瓦时,增长15.66%,增幅比2006年同期提高1.05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了1.5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3167亿千瓦时,增长12.08%,增幅比2006年同期提高0.40个百分点,比上半年降低了0.0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完成3584亿千瓦时,增长10.55%,增幅比2006年同期下降3.94个百分点,比上半年降低了0.42个百分点。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1.26,略低于2006年全年的1.28用电结构重型化趋势更加突出:全国工业用电量为245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8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23个百分点;轻、重工业用电量分别为4502亿千瓦时和200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1%和17.34%,轻、重工业增幅比2006年分别下降0.78和上升1.72个百分点。工业增速明显高于其它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增速,重工业增速也远远高于轻工业用电增速,说明我国用电结构重型化趋势更加突出。

    各地区用电增长不均衡的情况得到一定改善,中西部用电增速开始回落:用电增速超过20%的省区已经由2006年的内蒙古、海南、宁夏三个省份减少到2007年的内蒙古一个省区,尤其是宁夏自治区用电增速下降10.81个百分点,海南、重庆也分别下降了5.12和5.42个百分点;有20个省份的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在12%到17%之间。

(四)电力投资规模较高,比例结构趋于合理

    2007年全国电力基本建设投资保持较高规模,共完成投资5492.91亿元,同比增长3.87%;其中,发电基本建设投资完成3041.5亿元,同比降低4.81%,电网基本建设完成投资2451.41亿元,同比增长17.1%,发电基本建设投资连续两年高位略微回落,电源、电网投资比例区域协调和合理。

(五)电力能源利用效率继续提高

    2007年全国新投运1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厂烟气脱硫机组容量达到1.1亿千瓦,同比增长4.8%。截至2007年底,全国火电厂烟气脱硫装置投运容量超过2.7亿千瓦,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超过50%。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357克/千瓦时,同比下降10克/千瓦时;发电标准煤耗为334克/千瓦时,同比下降9克/千瓦时,是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相当于全年节约标准煤2423万吨。全国发电厂用电率5.92%,其中水电0.40%,火电6.75%。电网输电线路损失率为6.85%,比去年减少0.19个百分点。
  

中国研制840兆瓦水电机组国际领先

    日前,在湖北宜昌,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对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哈电机)代表我国承制的“巨型全空冷水轮发电机组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制”项目进行了鉴定。

    中国工程院院士、鉴定委员会主任梁维燕,中国工程院院士雷清泉、唐任远,国务院三建委装备司司长黄凌,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张长斌、黑龙江省机械联合会副局长姜植生,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工程师刘利人、程永权,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诚及专家组成员认定该项目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三峡发电厂副厂长符建平介绍,哈电机提供的右岸电站26号、25号全空冷水轮发电机组投产后,运行工况正常,各项指标满足合同要求。通风系统的模型试验数据、真机数据和设计计算数据基本吻合。

    专家们在肯定哈电机承担的“巨型全空冷水轮发电机组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制”项目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期望。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原副总经理付元初认为,哈电机开创了全空冷巨型发电机技术新时代,在发电机电磁、通风、绝缘配合等技术上实现了预期目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这是我国水轮发电机组的重大突破。

    专家们的鉴定结论为:三峡水电站共装设32台单机容量为700兆瓦(最大容量840兆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是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和总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其中23~26号、31号、32号共六台为全空冷水轮发电机组,由哈电自主设计、制造。26号及25号机组自正式投运以来,各项技术性能达到了有关标准和设计要求,其中水轮机稳定性指标及发电机的温升指标优于标准及合同中的规定。

    840兆瓦全空冷水轮发电机组的研制成功,使机组水力开发、电磁设计、通风设计、绝缘技术、结构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技术得到整体提升,极大地提高了哈电对巨型水轮发电机组自主研发、设计和制造的能力。

    该课题有如下创新点:一是水轮机在水力设计方面取得突破,三峡左岸机组存在的高部分负荷区的压力脉动带的难题在三峡右岸哈电机组得到解决。

    二是发电机的全空冷技术在大容量水轮发电机应用上取得重大突破,研制成功了目前世界上容量最大的840兆瓦全空冷水轮发电机。

  三是采用先进的导线角部场强处理技术和防晕技术,线棒绝缘介电性能、电老化性能及防晕性能优异。

    针对哈电机已经具备了840兆瓦机组的设计研发能力,并且在国际上产生了极大影响的实际情况,专家组建议哈电机开展1000兆瓦级的全空冷水轮发电机组的技术研究。
 

国内首次60万机组黑启动试验在福建成功进行

    1月23日,经过福建公司技术人员近3个小时的紧张试验,大唐宁德电厂4号机组主要辅机设备等厂用电负荷由黑启动试验小系统启动成功,4号机组顺利并网运行。至此,国内首次60万大型机组“黑启动”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也意味着,今后在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后,福建公司能更快更迅速地恢复供电。 “黑启动”是指整个电网因故障崩溃停运后,系统全部停电,处于全“黑”状态,此时通过系统中具有自启动能力机组的启动和外来电源,带动无自启动能力的机组,逐步扩大系统的恢复范围,最终实现整个系统的恢复和供电。

    本次试验是国内首次通过水电机组对60万大型火电机组进行黑启动。试验主要过程为:通过福建周宁水电厂厂内柴油发电机启动周宁水电厂厂用电系统从而启动1号机组,再由周宁水电厂1号机组经220千伏甘棠变带上大唐电厂220kV启备变启动大唐电厂厂用电。试验的关键点在于由周宁水电厂1号机组作为电源的黑启动试验小系统对大唐电厂大型辅机的启动以及如何维持试验小系统的稳定运行等。

    据负责此次黑启动试验方案编制及试验工作的福建省电力试验研究院专家介绍,启动大型电动机时,大电机对试验小系统将形成很大的冲击,造成试验小系统电压的大幅度下降,如果电压过低,很可能导致大电机无法启动,甚至损坏。此外,通过试验前的现场测试,该院专家发现试验小系统频率波动很大(达1.7Hz以上),而通常电网的频率波动不超过0.2Hz。因此,周宁水电厂机组能否成功启动60万大型火电机组并维持其正常运行,严重考验着技术人员的智慧。

    当天上午8:47,周宁水电厂用柴油发电机带动厂用电运行。9:18,1号机组对1号主变及220kV母线零升至额定电压,并恢复厂用电正常供电,黑启动系统运行正常。9:53 - 10:53,大唐电厂开式冷却水泵电机(400kW)、电动给水泵(8000kW)、引风机(3100kW)、凝结水泵(2000kW)等相继启动正常。11:11,大唐电厂 60万机组与主网并列。11:24黑启动系统稳定运行10分钟,试验结束。

    至此,国内首次60万机组黑启动试验成功。试验的成功将为今后福建主网的黑启动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案,也标志着福建电网在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后,能更灵活地安排电网的黑启动方案,在同等情况下,能更快更迅速地恢复供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