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日前从国家电网公司了解到,经过十多万电力职工的抢修,所有灾区电网都恢复了与主电网的联络,3月底之前,全网恢复正常运行。 国家电网公司对外联络部副主任尹积军说:“目前电网已经恢复了所有受灾地区电网与主电网的联络,抗灾抢险已经进入恢复通电的阶段,我们的目标是3月10号前完成对主电网重要受损设备的修复和通电,3月底前完成各受灾地区电网设备的修复和重建,并且恢复电网的正常运行。” 链接: 国网力争3月底“恢复元气”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南方的冰雪灾害与“电荒”在逐渐褪去,而灾后重建以及反思则才刚刚开始。记者昨日获悉,覆盖全国80%的国家电网公司13日作出部署:国网范围内,2月底恢复供电;3月底之前,所有受灾地区的供电要恢复到受灾之前的水平。 原因 “电荒”的两大“元凶” 从1月中旬开始,我国缺电从13个省份最多扩大至17个省份。在前期,缺电主要是因电厂缺煤而造成。国家电网公司人士在1月2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国家电网范围内拉闸限电六成是因为缺煤。截至1月20日,国网范围内电厂电煤库存为1773万吨,以每天消耗量计算,电煤仅够维持7天左右。据介绍,全国电煤库存不足6天的情况历史上还从来未发生过。但是,在煤矿系统和铁道部门努力下,缺煤状况得到缓解,煤炭库存已经逐步恢复到10~15天的正常水平。 当前,电力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最主要原因变成了电网“停运”。罕见的雪灾压断了高压电线,压塌了电塔,致使电力供应中断。以受灾严重的湖南电网为例,全省500千伏33条线路(含联络线)停运11条,占500千伏线路总数的33%。全省220千伏277条线路停运34条,占220千伏线路总数的12%;全省220千伏变电站(含电厂升压站)115座,全停9座,占220千伏变电站总数的8%。 现状 “来电”不等于稳定供电 据国务院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应急指挥中心公布数据,截至2月13日,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已有93.6%的停电用户恢复供电;南方电网公司系统累计恢复线路5437条,占因灾停运线路总数的74.9%。 然而,业内人士介绍,通常来说,供电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恢复供电,即来电;另一个是稳定供电,即持续、稳定、可靠地供电。上面数据所公布的,只是恢复供电层次,还不能稳定、持续供电。 国家电网公司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在电力短缺情况下,为确保居民用电,工业用电一般都要让位于前者。另外,工业用电对电压等级要求较高,在缺电情况下,一般电路会低压运行,因而工业用户受缺电影响最大。 承诺 国网力争3月底“恢复元气” 为了早日实现正常供电,国家电网公司提出,3月底之前,所有受灾地区的供电要恢复到受灾之前的水平。 “这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尤其是江西和浙江。”国家电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在进行电网建设时,为了节约用电,江西和浙江主网一些塔架都选择在山区,而山区气温低、风大,易倒线、冻雨,倒塔最严重。山区气温回暖相对慢,运输又困难,因而修复任务最重。其中,江西500千伏电网基本瘫痪。 相关会议曾决定,在3月5日前恢复贵州电网220千伏、110千伏电网,基本满足全省生产生活用电;在4月20日前恢复贵州电网500千伏电网的联网运行和西电东送部分通道,5月20日前全面恢复贵州电网500千伏电网和西电东送通道的安全运行,全面恢复贵州省生产生活用电和西电东送正常状态。整个恢复过程需要3个月。 资金 国网灾后重建需300多亿 由于受损严重,国家电网公司新闻处称,灾后重建需要国家电网投入300多亿元。 据国家电网公司介绍,雪灾使部分省份电网受损严重。湖南省一位领导用“毁灭性”打击来形容灾情最重的郴州电网。湖南、江西、浙江、四川、湖北、安徽等地电网受灾也相当严重。为了尽早供电,十几万电力职工不停地奋战在一线抢修,电力设备需求迅速放大。近日,与电力设备相关的上市公司股价已经反映这一“商机”。 按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要投入千亿元。按2008年预算,用于基建的投入将达2800亿元。此次灾后重建需投入的300多亿资金是新增投入还是从2008年当中挪移,尚未有定论。 在重建方面,据国家电网公司介绍,国家正在考虑一些扶持政策,包括税收及财政支持。 担忧 会不会引起能源价格暴涨? 中国17个省份缺电引起了世界关注。一些海外评论担心,如果中国“电荒”不能迅速解决,则可能导致中国能源价格出现暴涨,并推高国际煤炭价格。不过国内专业人士认为,这是“杞人忧天”。 中国上一轮严重缺电,发生在2003年至2005年。缺电主要原因是缺电源和缺煤。但是,经过前几年大量投资以及随着近年新建电厂投产,电源问题逐渐缓解。截至2007年,我国电力机组容量已达7.2亿千瓦,全国电力供需已经基本平衡,即中国电厂发电能力是充足的。煤炭方面,由于新建煤矿较多,中国煤炭产能也基本能满足电厂需求,中国不需要大量进口。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电力、煤炭自给能力强,此次雪灾导致的电力短缺并不会导致国内、国际煤炭价格的暴涨。 反思 雪灾暴露电网软肋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雪灾带来的电力短缺,凸显了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在多种场合提及过的问题,也是中国电力能源供应的一个薄弱环节:电网投资不足。 国家电网公司人士介绍,长期以来,由于不够重视电网投资,电网之间的连接相当薄弱,抗风险能力较差。“其实,电网就好像高速公路,如果高速路多,这条不通,可以绕道走那条,如果省道多,这条塞车,可以绕道,但如果路不多,就行不通了。” 一个例子是,福建电网与华东电网只有一条500千伏的连接线路,此次雪灾“断列”后,整个福建电网成为一个独立的孤网,好在福建电网“自给自足”能力较强。 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从2003年至2007年电网和电源累计投资情况看,我国电网与电源的投资比重约为33:67,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约为60:40,我国电网投资滞后于电源投资。 链接: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国家电网公司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雪灾导致电网倒塔、断线,不是设备自身质量问题,完全是五十年一遇雪灾破坏力超过了设备承受能力所致。国网还认为,如果提高设备设计标准,电力成本将倍增,所以普遍提高不可行。 此次冰雪灾中,郴州电网全部瘫痪。但国家电网公司一位知情人士介绍,郴州电网并不薄弱,它与外部有五六条220千伏的电网连接。即便如此,它仍然抵御不了这次灾害。一位到过现场的人士介绍,在郴州,一根毛草可以结10厘米的冰,何况导线、塔架。在郴州,孤零零的移动通讯塔都会倒,更何况连着长长导线的电力塔架。 雪灾发生后,国家电网公司汇集国内一流电力专家,对辖区内雪灾受损情况进行“会诊”。专家们认为,冰灾对电网的主要危害和后果包括倒塔、断线、导线舞动、覆冰闪络和脱冰跳跃等,而倒塔和断线造成的危害最大,会直接造成电力中断。 今年是湖南和湖北自1954年以来雨雪冰冻天气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年。局部暴雪使湖南南部等地区冰冻维持,18个县市覆冰超过20mm,10个县市超过30mm,最大覆冰60mm。然而,目前,华中地区多采用10~15mm覆冰设计,个别线段设计覆冰厚度采用了20~50mm。 按照国家标准,我国电力主网330kV及以下送电线路重现期按15年一遇设计,500kV送电线路重现期按30年一遇设计。从目前统计分析来看,气象条件已远超规程所规定的30年一遇值,大大超过设计标准。 雪灾发生后,国家电网公司已经派出科研人员到一线,调查提高电力设备设计标准的必要性。
国网公司认为,如果提高电网设计标准,将带来投资倍增,会增加电力成本,大大增加用户负担。如果电网标准由30年提高到60年的话,投资将增加3倍。因而,普遍提高电网设计标准并不可行。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气象预警机制和建立应急机制。 水利部部长陈雷近日表示,今年我国将大力发展农村水电事业,新增装机400万千瓦。同时,我国将加强农村水能资源管理,完成调查评价工作,抓好农村水能资源规划试点,推进水能资源开发使用权有偿出让。 据水利部水电局局长田中兴介绍,去年我国农村水电建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农村水电年新增装机600万千瓦,在建规模达2000多万千瓦。此外,小水电代燃料扩大试点项目全面启动,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稳步推进。湖南、贵州、四川等10多个水能资源丰富的省区市先后出台了加强水能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 我国是当之无愧的“小水电王国”。来自水利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可开发农村水能资源1.2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已建成农村水电站4万多座,年发电量1500多亿度。全国水电三分天下有其一,成为国家电力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二分之一的地域、三分之一的县、四分之一的人口主要依靠农村水电供电。去年,全国新增水电装机超过1500万千瓦,其中农村水电600万千瓦。 陈雷表示,水能资源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其资源分布与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相一致。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能资源、加快水电发展,对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