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力 信 息
         (更新时间2007年10月16日) 
      

主页  行业新闻  市场动态  电力信息  变压器技术  权威认证  政策导航  企业风采  数据总汇  国变质检中心

     

世界首座“三能”电站落户珠海

  世界首座综合利用太阳能、风能、波浪能的海岛可再生独立能源发电的电站将落户珠海担杆岛。

  近日,珠海市万山海洋开发区和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就“海岛可再生独立能源系统研建”项目进行签约。据介绍,该项目是国家“十一五”863科技计划项目。

  可为300人海岛提供电力

  据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源实验室游亚戈主任介绍,海洋能通常指蕴藏于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差能以及海洋风能、太阳能等。目前,除潮汐能、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比较成熟外,其他能源的开发尚处在技术研究和示范试验阶段。

  游亚戈表示,“海岛可再生独立能源系统研建”项目将建成世界首座含太阳能、风能、波浪能的海岛可再生独立能源示范系统。

  据介绍,该系统无需电网或其他任何动力系统辅助,便可独立运行,为300人左右的海岛提供电力和淡水。

  游亚戈表示,此项技术采用了多项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在系统优化集成、抗台风、能量利用率等方面具有先进性和独创性。

  “三能”综合利用世界首创

  目前我国小型波浪发电技术已经实用化,单独的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也比较成熟,但三者综合利用,在世界上还是首创。

  该项目是国家“十一五”863科技计划项目,按计划今年年内将动工,总装机容量为200kW,年发电量达10万kWh,在供电的同时多余的能量可以用于海水淡化,年产淡水量达1万吨。

  据介绍,上述能量80%以上由波浪能、风能、太阳能装置提供,完全可以供担杆岛上居住的数百居民照明使用,同时转化的淡水可以有效缓解岛上居民淡水使用紧缺难题。

  明年底可投产发电

  游亚戈主任表示,该项目的难点在于采用三种不稳定能源为不稳定的用户供电,而且是独立运行发电。由于能源和用户均不稳定,因此,需要较大的蓄电池容量,较大的充电、逆变能力,还要具有较强的能量调节手段,如通过海水淡化消耗过剩能量等,而波浪能发电利用的则是海面波浪上下运动的能量。

  根据规划,该项目明年底可以完成投产发电,届时担杆岛上的居民将可远离现有的柴油高成本发电。

  据了解,目前珠海海岛以柴油发电为主,柴油发电能耗大、运输成本高,居民用电成本每度超过三元多,如果该项目投产后,该岛居民用电成本可以降低一半。

  另外一大好处是海洋能蕴藏丰富,分布广,清洁无污染。
   

中国跻身全球风电十三强 2010年或成最大风电市场

    中国去年开始掀起的节能减排风暴令风电这一新兴绿色能源获得长足发展。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和世界风能协会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已位列在全球风电市场未来发展中扮演领军角色的13个国家之一。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更宣称,2010年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市场和风能设备制造中心。

    但权威专家也指出,当前中国风电行业普遍存在制造水平偏低、核心技术高度依赖国外的弱点。这一问题不解决将给风电市场发展带来隐患。

    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和世界风能协会发布的这份全球产业蓝皮书指出,2020年风力发电将达到总装机容量12.5亿千瓦,将为世界提供12%的电力。与此同时,这种清洁能源将向地球大气层减少将近11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这份报告中列举了全球风电市场未来发展中将扮演领军角色的13个国家,中国名列其中。此外,这些国家还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法国、巴西、印度、菲律宾、土耳其、波兰。报告称,风电在这些国家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它们是实现12%目标的希望所在。

    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经达到260万千瓦,当年新增装机容量为133万千瓦,同比增长166%。预计除了西藏、云南、新疆等5个省区外,国内其余26个省区的风能资源还有32亿千瓦装机容量可供开发。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可供开发的风能资源占到了26个省区的一半,达14.6亿千瓦。

    绿色和平组织在北京的项目主任喻捷认为,目前的增长只是预热,明年初将要正式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才将真正启动中国风电业的引擎,使这个产业驶上高速发展的轨道。

    而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则预言,2010年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市场和风能设备制造中心。

    目前,中国正逢风电发展的大好时机。按“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2015年达到1000万千瓦,2020年达到3000万千瓦。中国风电市场的容量正日益庞大,距全球最大风电市场也越来越近。

    国内风电制造水平有待提升

    “尽管国内风电市场已经有很大起色,前景也非常看好,但当务之急还需要提高风电制造业的整体水平。”昨天,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孟宪淦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国内风电行业当前最大的隐患。

    他表示,风电目前是一种技术比较成熟、市场价值已为人所接受的新能源。但有一个很大的“软肋”在于:中国风电制造业还相当依赖国外的技术,尤其是一些核心设备只能依靠进口。换言之,中国风电制造水平还比较薄弱,其后果就是风力发电成本相对偏高,而这又是阻碍风电市场发展的一大瓶颈。

    “为了让风电获得更普遍的应用,就应当让风力发电的成本降下来。这需要国产风电设备厂商提高制造水平,实现进口替代。为此,应当以高利润吸引厂商投入研发、改进技术。”孟宪淦告诉本报记者,如果没有利润或利润很低的话,企业很难静下心来搞研发。而风电又是一个需要长期技术积累的产业,没有持续的研发就很难掌握核心技术。

    在他看来,目前风电上网电价还是偏低。“应该合理地提高风电上网电价,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孟宪淦最后说。

    风电设备企业 可获高估值

    对国内风电企业而言,风电大发展的政策东风和美好前景不啻于展现了一条诱人的黄金大道。分析人士表示,国内风力发电设备企业有望在这轮风电大发展的进程中收获丰厚。

    申银万国近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风力发电从“十五”开始写入我国电力装机规划,而“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规划容量将大幅增加。若保持高增速,累计装机容量有可能在“十一五”完成3000万千瓦,占到全国发电装机总量的2.71%。

    “风电设备相对估值水平将远高于传统制造业。”申银万国分析师詹凌燕指出,从国际估值来看,风电设备龙头厂商的相对估值水平往往是当地市场估值水平的两倍。中国的风电设备制造刚刚起步,许多项目投产后都将在2008年获得高增长,增速有望超过100%。如果说中国传统机械制造业的合理动态PE在30-40倍左右,那么拥有更高增长的风电设备厂商则可获得60倍以上的估值水平。

    至于风电零部件厂商的看点在于高毛利。詹凌燕表示,位于产业链前端的零部件制造商盈利能力比整机厂商更强,尤其是处于细分市场龙头的制造商已经获得超过40%的毛利水平。风机零部件的核心部件包括叶片、齿轮箱、电机等,国内零部件厂商的主要需求在国内,目前针对600-750千瓦等级的国产风机已经基本实现零部件国产化。未来随着国产兆瓦级风机产量逐步提升,零部件产量和毛利有望进一步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龙头金风科技即将上市,或将成为整个风电设备行业短期上涨的催化因素。”詹凌燕说。
  

三门核电全面进入工程实施阶段

    中核集团三门核电有限公司近日在北京分别与有关单位签订三门核电一期工程常规岛设备合同和常规岛设计合同,这标志着世界首座利用第三代核电技术建造的核电站全面进入工程实施阶段。

  合同规定,三门核电有限公司将引进世界上最先进、国内最大的汽轮发电机组。该机组可靠性高、容量大、安全性强,设计寿命长达60年。

  三门核电厂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的台州市三门县,规划建造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

  中核集团公司总经理康日新表示,电站采用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先进压水堆技术建造,采用独特的“非能动”安全系统设计,提高了核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它的全面建成,将改善当地的能源结构,进一步满足我国华东地区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
  

法国总统强调:核能仍为法国电力生产的核心

  法国总统萨科齐日前表示,法国的核能生产前景广阔,核能仍然是法国电力生产的核心。

  萨科齐当日在视察法国电力公司的一个核电站时表示,法国的核能工业有很好的未来,应该开发并建造新一代的核电站。

  萨科齐还表示,重视核能发展并不意味着可再生能源没有前景,但可再生能源无论如何都难以替代核能。

  数据显示,法国核能发电在电力供应中的比例超过80%,是全球核能利用第一大国。通过发展核电,法国的能源自给率从1973年的22.7%提高到了目前的50%以上,每年因此减少石油进口费用240亿欧元左右。
 

我国将投资2万亿元发展可再生能源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发布《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预计实现2020年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任务,将需总投资约2万亿元。

  据测算,从2006年到2020年,要新增1.9亿千瓦水电装机,按平均每千瓦7000元测算,需要总投资约1.3万亿元;新增28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按平均每千瓦7000元测算,需要总投资约2000亿元;新增约2900万千瓦风电装机,按平均每千瓦6500元测算,需要总投资约1900亿元;新增6200万户农村户用沼气,按户均投资3000元测算,需要总投资约1900亿元;新增太阳能发电约173万千瓦,按每千瓦75000元测算,需要总投资约1300亿元。加上大中型沼气工程、太阳能热水器、地热、生物液体燃料生产和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等,预计实现2020年规划任务将需总投资约2万亿元。
  

中电联表示电力需要适度超前发展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日前表示,在未来的电力行业发展规划中,电力供需仍将继续保持旺盛态势,电力需要适度超前发展。

  中电联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32000亿千瓦时,比2002年全社会用电量翻了一番;2007年的电力消费总量,相当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前30多年的总和。2007?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的年均增速在10%左右。到2010年,发电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9亿千瓦左右,电力供应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基本平衡;到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超过6万亿千瓦时,在目前基础上翻一番。

  目前,我国人均用电水平仍然较低,适度超前发展依然是首要任务。2006年,我国人均用电量约2149千瓦时,大致相当于美国的1/7,日本的1/4,韩国的1/3;人均生活用电量仅为246千瓦时,大致相当于美国的1/20,日本的1/10。电力工业经过五年不懈努力取得的相对缓和的平衡仍然是低水平的、脆弱的和暂时的,还应考虑到电力结构、备用容量和电力建设周期等特征,在供需相对缓和的情况下,发展仍然是我国电力工业的首要任务,每年都要保持一定的规模、速度和投资,避免电力发展的大起大落,使电力适当超前发展,真正发挥好先行官作用。

  同时,中电联总结近5年来中国电力行业所取得的成就表现为:用不到3年的时间扭转了电力供应紧张局面;保证了安全可靠供电,没有发生特大电网事故和特大设备事故;电力装机实现了4亿千瓦、5亿千瓦、6亿千瓦3次大的标志性跨越;电网不断强化完善,各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屡创新高;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不断提高,呈现出新的态势。
  

挪威计划建立世界上第一座“渗透”发电站

  挪威能源公司斯塔克拉夫特日前说,挪威计划建立世界上第一座“渗透”发电站,利用海水与淡水间形成的压力发电。

  在“渗透”发电站,海水与淡水被隔膜隔开。由于盐分含量不同,淡水透过隔膜向海水一侧渗透,使海水一侧压力逐渐增大。增大的压力带动涡轮,产生电力。

  斯塔克拉夫特称,利用“渗透”技术,全球年发电量可达1600太瓦(万亿瓦)时,相当于挪威一年水力发电量的13倍。

  斯塔克拉夫特负责人巴德?米克尔森表示:“‘渗透’技术很有前途,既环保又不释放温室气体,几年内将凸显竞争力。”

  目前,首座“渗透”验证电站正在挪威东南部修建。预计明年建成后,该电站每小时将生产2000瓦到4000瓦电量。
  

美国将再度大规模建设核电站

  随着天然气价格上涨等其他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美国的能源安全再度受到威胁。

  对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利是弊的各种争议不断,可再生能源似乎也难以构筑能源安全的坚强壁垒。由是,美国决定重新借助核能为其能源安全建构更为强有力的保障。环球能源网获悉,美国核管理委员会决议在未来两年内新建32座核反应堆,而商业部门则为新一轮核电站建设项目的启动积极准备。

  环球能源网认为,高昂的建设成本一直是核电商业化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兴建一座新的核电站需要投入巨额资本让大部分投资者望而生畏。并且,核电厂的建设成本有越来越高的趋势,一方面铀原料的供应价格近几年来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用于建设核电站的建材价格也日渐上涨。

  为了解决核电站建设的前期投入问题,美国核能产业不得不向政府寻求政策支持,例如减免部分税收,为新建项目提供补贴,核电站项目可以优先取得商业贷款等等。这些政策将有利于核电项目更快地投入建设。

  据环球能源网了解,美国现行的有关核能项目建设条例已经给与新核电项目相当大的优惠,一般来说,一座新核电站头八年可享受高达1250万美元的税收减免,而核电站可享受的贷款额度足以保证其80%的成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