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力 信 息
         (更新时间2007年9月26日) 
      

主页  行业新闻  市场动态  电力信息  变压器技术  权威认证  政策导航  企业风采  数据总汇  国变质检中心

     

西藏单机容量最大水电站--直孔水电站投产发电

    23日上午,西藏迄今为止建设的单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直孔水电站,在拉萨河中下游宣告正式投产发电,至此,西藏中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秋、冬季缺电现象将有所缓解。

    直孔水电站是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西藏“十五”期间最大的水电建设项目,于于2003年5月开工建设,位于距拉萨市公路里程为96公里的墨竹工卡县境内,电站装机10万千瓦,总库容2.25亿立方米,年均发电量4.07亿千瓦时,总投资13.37亿元,按“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原则设计,采用计算机系统监控。

    直孔水电站以发电为主,担任系统的调峰、调频任务,兼顾灌溉和防洪。供电范围为拉萨、山南、日喀则和那曲、林芝地区等西藏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地区,同时可确保青藏铁路供电。

    直孔水电站是藏中电网内第二个支撑电源点,同已建的羊卓雍湖抽水蓄能电站配合运行,能够基本缓解西藏中部电网的电力供需矛盾,同时,它还为羊湖电站提供抽水电源,以保持羊湖生态平衡;为青藏铁路运营提供可靠的电力保证。水库具有一定的防洪能力,可使下游拉萨市的防洪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到二十年一遇。

    据悉,继该水电站建成投产后,西藏老虎嘴水电站不日亦将正式开工。目前,西藏电力已发展成为水能、风能、光能等多种清洁能源并举的局面。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参加直孔水电站投产发电仪式时表示:“直孔水电站的投产发电,是西藏各族人民向党的十七大献上的一份厚礼!”
  

解决光伏发电成本高问题 我国积极拓展光伏内需

    近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在“世界太阳能大会”上对记者透露,我国正在研究扩大光伏(太阳能)内需市场的政策,其中一个重要动向就是要解决光伏发电因成本太高而无法与传统电力竞争的问题。同时,大会还发布了由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编撰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世界太阳能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这是首次在中国召开。

高成本制约太阳能推广

    近日刚刚出炉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认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较高是其难以在国内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据北京市计科能源新技术开发公司总经理王斯成测算,目前,光伏发电成本约每度电4元,到2010年,可降至每度3元,到2020年,降至每度1元左右,到2030年,才能与常规火电电价竞争。目前,火电发电成本约0.30元。不过,由于太阳能光伏具有降低温室气体和污染排放、保障能源安全等优势,中国正计划加速推广太阳能发电进程。

五大措施拓展国内市场

    李俊峰在会上称,我国正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光伏发电的国内市场发展:一、启动送电到村工程,解决无电村的用电问题,目前,世行、国家西部开发办正在做方案;二、在特殊工程上运用光伏发电,如世博会、奥运会等;三、在沙漠地区建光伏电站;四、准备动员一些城市,启动屋顶计划,现在,上海、北京、河北保定、山东德州都在探讨这一问题;五、研究制定提高光伏发电竞争力的电价政策。

    近几年,在国际市场和国内政策的拉动下,中国的光伏产业已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光伏生产企业。中国已成为世界三大光伏电池生产国之一。但是,中国90%的光伏产品都出口到国外市场,如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国内太阳能光伏的应用,也主要集中在农村电气化和离网型太阳能光伏产品。真正并网型的太阳能光伏市场远未形成。

让市场拉动技术进步

    专家指出,90%的市场出口以及国内市场的缺失,都可能限制中国光伏产业的长远发展。一旦国外光伏发电建设政策有变,或者为保护本国产业采取限制进口的措施,中国近年来大量上马的光伏项目将面临困境。

    所以,适时推出在国内扶持光伏发电的政策至关重要。李俊峰认为,“必要的市场拉动是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动力,进而实现光伏发电的规模化发展和成本降低。”

    绿色和平中国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杨爱伦指出,“中国正逢发展太阳能光伏的大好时机,若能辅以有效的市场激励政策,特别是好的价格体系,相信中国能成为太阳能光伏的大国。”

上海力推“屋顶计划”

    按照中国相关规划,到2020年,除水电之外的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要提高到3%。李俊峰认为,这一比例相当高。目前,上海在推广太阳能产业方面迈出了大步。上海市绿色电力机制提出,利用十年的时间,在上海发展十万个太阳能屋顶计划。“屋顶计划”是指通过政府补贴和电价政策,鼓励各种建筑利用太阳能,安装光伏发电系统。上海市绿色电力相关人士认为,补贴十万个太阳能屋顶计划,不仅可以基本平衡预算,还可支持太阳能光伏科研和产业的发展,同时还调动太阳能屋顶供应商的积极性。

多晶硅紧缺状况明年底可缓解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提出,到2008年,我国将形成大约1.8万吨多晶硅的生产能力,有效缓解我国光伏发电原材料紧缺的状况。

    国际上98%以上的光伏电池是利用高纯多晶体硅制成。近年来,由于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多晶硅原材料紧缺,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从2001年的每千克25~40美元上升至2006年的200美元,致使我国光伏发电成本由每度1.5元升至4元,多晶硅已成为制约整个光伏产业的瓶颈。

    2006年,中国多晶硅的年生产能力为400吨,实际为300吨,仅够30MWP太阳电池的生产需求。而2006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为369.5MWP,即90%以上的原材料依靠进口。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介绍,为了缓解这一状况,中央政府和地方政策给予新光硅业、洛阳硅业等多晶硅加工企业诸多支持;另一方面,市场在暴利的情况下,加大投入,使光伏发电原料供应缓解。

    有关数据显示,未来我国多晶硅需求达2万吨左右。而据《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到2008年底,我国可以实现一期产能的多晶硅达18760吨。
  

我国首条20千伏架空线近日在苏州建成投运

  9月20日上午10时,随着苏州地区电网调度员的命令,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望江1号线20千伏架空线刀闸瞬间合拢,开始向苏州工业园区物流园等沿线中小工业用户群供电。这标志着我国首条20千伏架空供电线路在江苏苏州率先正式投入运行。

  据苏州电力公司副总经理陈庆介绍,苏州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地区,也是用电量增量最快最大的地区,日增专变容量已达到4万千瓦,年均增幅20%以上,工业化设施密集,负荷密度大,土地资源已高度紧缺,依靠单纯的增加变电站和10千伏送电线路,不仅难以解决站址、线路通道土地问题,而且现行10千伏电压等级线路的输送能量也难以满足中小工业用户群用电持续快速增长的需求,更不利于节能降耗。 面对这一在江苏乃至全国的发达地区都普遍面对的发展瓶颈,江苏省电力公司清醒地意识到,在新的发展时期必须走创新之路,以“增容、升压、换代、优化通道”技术进步的方式,探索实践符合国情的电网发展新思路,一方面积极筹措发展1000千伏超长距接受区外来电线路,解决江苏持续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另一方面,积极着手研究江苏电网配网系统如何向更加节能高效合理配置的方向发展,解决城市电网布局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苏州供电公司在工业园区向外资企业供电方案中已经探索并成功实施了20千伏地下电缆供电。在此基础上,按照省公司的要求,苏州供电公司从去年以来组织实施技术攻关,研发成功一整套自主技术,以及国产设备20千伏架空配网的技术体系。

  此次建成投运的我国首条20千伏线路架空线路全长7352米,其中新建线路5382米(双回路3815米),利用原10千伏线路升压改造1970米,安装柱上开关15台,2台杆上315千伏安配电变压器。线路虽然不长,但对电网技术革新,尤其是提升配电效率、节约社会资源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据专家介绍,电网的作用是将电能从发电端输送到用电端。以电压等级划分,即将落户江苏的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作为江苏电网主网架的500千伏超高压线路、在全省分区运行的220千伏线路属于主干输电网架,是电力“高速公路”,主要负责远距离、低损耗传输源自发电端的高压电能,而110千伏、35千伏、10千伏、380伏、220伏等电压等级线路构成庞大的配电网架如“城市交通路网”,它们以逐级降压运行方式降低能传送至不同类型的用电终端。

  随着江苏、尤其是苏南经济社会的发展,负荷密度不断加大,供电要求不断提升,以苏州为例,其日增专变容量已达到4万千瓦,苏州最高用电负荷2007年为1206万千瓦,同比增长20%,同时受土地资源限制,并考虑节能降耗要求,配电设施单纯以量补差已逐渐难行。因此,以长期向小规模集中区域送电的10千伏线路作为参照对象,经过反复研究论证,以及苏州供电公司多年的成功试点,20千伏电压等级供电线路应运而生。

  据苏州电力公司副总经理陈庆介绍,新投运的20千伏电压等级线路在提高输送能力、减少土地占用、促进节能降损、满足用电需求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果。

  首先,线路供电能力成倍提高,供电半径和供电范围大大增加。20千伏与10千伏比较,设备外型体积、内部构造改动幅度较小,采用相同导线,等距离输送时,每回20千伏线路送电能力是10千伏的2倍;同样满足线路末端电压质量的条件下,20千伏电压等级的合理供电半径约为10千伏的1.6倍,供电范围则扩大至10千伏的2.5倍。

  第二,有效减少变电站和线路布点密度,大大节约土地资源占用。按照苏州工业园区2020年的电网目标网架,如采用20千伏供电,只需设110千伏变电站17座,而采用10千伏供电则需设110千伏变电站31座,按照变电站典型设计,可节省土地66.5亩。

  第三,节能降损效益可观,电压质量明显改善。据测算,以2010年苏州20千伏供电区域预计年用电量66.75亿千瓦时计算,与10千伏供电相比,每年可减少电能损耗4800多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9万吨。

  第四,大大方便客户接入,大用户效益十分突出。到2006年底,苏州工业园区报装容量在6000至1万千伏安的用户有50个,1万千伏安以上的36个,其中要求双电源供电的49个。如果用10千伏供电,则无法满足其要求,如采用35千伏供电,总投资约为20.1亿元。而采用20千伏供电的总投资只有11.7亿元,节省近一半!据悉,这85个大用户因为采用20千伏供电,还比35千伏供电节约土地240多亩,同时运行维护费用与10千伏基本相当。

  此次20千伏架空线在苏州建成投运以事实论证了20千伏供电的优越性,破解了供配电环节资源与需求矛盾的难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综合效益。据悉,20千伏供电将在全省新建开发区、工业区等中小企业群推广应用,其技术规范、运行导则也将在近期出台。
  

1-8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生产简况

    1-8月份,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18.4%。其中,轻工业增长16%,重工业增长19.4%。

一、用电市场情况

    1-8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1181.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20%。第一产业用电量583.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9%;第二产业用电量16196.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71%;第三产业用电量2069.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331.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7%。

    1-8月份,全国工业用电量为15997.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72%;轻、重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分别为10.43%和18.23%。

    从各区域的用电量增长情况来看,用电量同比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5.20%)的省份依次为:内蒙古(30.46%)、山西(21.66%)、海南(20.66%)、云南(20.50%)、宁夏(20.17%)、新疆(19.30%)、河南(19.13%)、河北(17.74%)、广西(17.04%)、福建(16.44%)、浙江(16.20)、青海(16.17%)、湖南(15.79)、江苏(15.52%)、贵州(15.38%)、安徽(15.22%)。

二、发电生产情况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20860.94亿千瓦时(见备注),比去年同期增长16.3%。其中,水电27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1%;火电17638.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5%;核电390.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全国主要电网统调发电量18093.72亿千瓦时,最高发电负荷合计44112万千瓦,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7.15%、17%。

    1-8月份,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生产设备容量64024万千瓦,同比增长20.1%。其中,水电11458万千瓦,同比增长13.1%;火电51427万千瓦,同比增长24.1%;核电785万千瓦,同比增长14.6%。

三、供电与销售情况

    1-8月份,全国电网供电量18291.48亿千瓦时,售电量17045.38亿千瓦时,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6.77%和17.09%。全国主要电网统调用电量18089.85亿千瓦时,最高用电负荷43992亿千瓦时,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6.63、15.78。

四、全国跨区域送电及进出口电量情况

    1-8月全国跨区送电586.68亿千瓦时;进出口电量127.35亿千瓦时,其中进口电量29.16亿千瓦时,出口电量98.2亿千瓦时。

1-8月,华北送华东77.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东北送华北11.7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4.05%;华东送华中5.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1.36%;华中送华东207.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48%,其中葛南直流4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6%,龙政直流101.9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0.99%,宜华直流56.04亿千瓦时;华中送南方148.7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5%;西北通过灵宝变电站送华中19.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91%;贵州送重庆3.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1.04%;贵州送湖南6.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8%。

    1-8月份,南方电网的西电送广东463.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8%;西电送广西45.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69%。

    1-8月份,广东购香港28.8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1.29%;广东送香港71.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4%;广东送澳门10.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82%;云南送越南15.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3.03%;广西送越南0.7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2%。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8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3358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136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2338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47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570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173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依次为宁夏、吉林、山西、甘肃、辽宁、河北、天津、新疆、北京、浙江、贵州、内蒙、陕西、安徽、青海。

    1-8月份,全国供电煤耗率为354克/千瓦时,比去年同期下降10克/千瓦时。全国发电厂用电率5.93%,其中水电0.40%,火电6.74%。线路损失率6.81%,比上年同期减少0.25个百分点。

六、电力建设情况

    1-8月份,全国电源建设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5976.57万千瓦。其中水电771万千瓦,火电4905.19万千瓦,核电212万千瓦。电网建设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8176万千伏安、线路长度17938公里。

备注:

    1、发电量数据采用国家统计局规模以上电厂统计数据,与全社会用电量统计口径不一致;

    2、发电(不含发电量)统计口径为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
  

2010年之前我国将进入风电大发展时期

    中国风能协会理事长贺德馨19日在向“2007世界太阳能大会”提交的论文中说,2010年之前,我国将进入风力发电大发展时期。

  贺德馨在这篇题为《风能在中国:现状与未来》的论文中指出,预计到2010年底,中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5000兆瓦,电力行业的高速发展将带动风电产业步入快车道。

  贺德馨指出,从2010年到2020年,我国将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兆瓦级风电机组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万兆瓦,并冲击5万兆瓦,届时风电的成本将接近传统发电方式。到2030年,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0万兆瓦,风电将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逐渐成为我国电力供应的支柱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其他领域。

  据中国风能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06年底,我国已建成91个风力发电场,总装机容量2599兆瓦。
  

湖南送变电中标国内首个中俄国际联网工程

  9月19日,湖南送变电建设公司中标中俄国际联网黑河背靠背500千伏换流站电气安装A包工程;至此,该公司2007年开拓省外市场已取得了3亿元的合同价款好成绩。

  500千伏黑河换流站是中俄两国间电力合作的第一个项目,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大步骤。中俄电网“握手”,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具有十分重大政治意义。该站总占地面积16.9348公顷,换流容量1*750兆瓦,1回500千伏出线至中方的绥化变,1回500千伏出线至俄方,工程总投资11.6075亿元。500千伏黑河换流站电气安装A包是全站的核心技术板块,它标志着湖南送变电公司施工能力又一重大突破,并为特高压过境湖南的落点——株洲换流站竞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早在2006年11月,湖南送变电公司曾顺利完成了三沪直流输电宜都换流站安装B包施工项目,工程的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和投资控制方面,都得到国网运行有限公司和国网建设公司的一致好评,积累了丰富的电气安装和调试工作的经验。然而,湖南送变人没有满足于换流站工程建设的配角地位,今年湖南省送变电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准确地把握着企业发展的脉搏,在“实施人才、装备、资金三大战略,创建一流电力施工企业”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对外开拓闯市场的一系列新目标和新举措,从特高压市场三传捷报,到进入中俄国际联网工程市场,公司实现了从750千伏到1000千伏送变电施工安装的新跨越,实现了500千伏换流站电气安装工程从B包到A包的新突破,从而奠定了公司在全国送变电行业的领先地位。

  500千伏黑河换流站位于祖国东北边陲的黑河市,这里的气温最低达零下44度,冬季月平均气温仅为零下23度,这对于常年生长在南方的湖南送变电人无疑是一次严峻的挑战。面对高寒地带恶劣的气候环境,湖南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向元桢承诺:秉承“安全可靠、自主创新、经济合理、环境友好、国际一流”工程建设管理方针,大力倡导“绿色工程、和谐工程、平安工程”理念,发扬湖南送变电公司抗冰保网抢险“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负责任、特别能奉献”工作作风,“科学攻关、工艺创新”,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满足设计、国家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实现工程零缺陷投产和移交,争创国家优质工程,为湖南电力增光添彩!
  

750千伏同塔双回输电线路技术研究加快

  2007年9月18日,西北电网公司在西安组织召开750千伏交流同塔双回紧凑型输电线路关键技术研究技术参数提交及进度计划讨论会。明确该项目第一批课题确保在2007年11月30日前得出主要结论,并提交初步成果。

  紧凑型架空输电线路技术是在保证安全运行的前提下,通过缩小导线的相间距离,增加相导线分裂根数和相导线等效半径,优化相导线的结构和布置,从而减小线路波阻抗,实现大幅度提高自然输送功率。特别是同塔双回紧凑型输电线路,可以在保证大容量远距离输送电能的同时,有效地压缩输电线路走廊宽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随着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的成功投运,以及后续750千伏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的建设,我国已成为独立自主掌握750千伏输变电关键技术的国家。目前,世界上尚无750千伏同塔双回紧凑型输电工程实例,开展750千伏同塔双回紧凑型输电关键技术的研究,可以大幅度促进我国输变电技术的提高,使我国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西北电网公司于7月份正式启动750千伏紧凑型输电线路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工作。该项目是2007年国家电网公司重大科技项目之一,由国内7个著名科研院所共同承担科研任务。

  本研究项目紧密依托规划中的新疆哈密-甘肃永登750千伏联网工程,研究成果将直接应用于工程设计,同时为其他750千伏长距离同塔双回紧凑型输电线路工程提供技术依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