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力 信 息
         (更新时间2007年9月7日) 
      

主页  行业新闻  市场动态  电力信息  变压器技术  权威认证  政策导航  企业风采  数据总汇  国变质检中心

     

国资委:电力等五行业利润增速均超67%

    记者日前从国资委获悉,今年1~7月,417户国有重点企业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在部分重要行业的拉动下,实现利润持续高增长,主要经济效益指标进一步改善。其中,电力、冶金、交通、汽车、外贸五个主要行业实现利润增长较快,增速均超过67%。

    国资委最新公布的资料显示,今年1~7月国有重点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9020.2亿元,增长20.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在国资委监测的28个行业中,冶金、煤炭、化工、汽车、建筑、交通、电力和机械等行业营业收入增长较快,增速在20.6%~34%。

  在国家限制资源性产品出口政策的制约下,出口交货值增速同比明显回落。1~7月,完成出口交货值3435.5亿元,增长17.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0.9个百分点,与上半年基本持平。分行业看,石油石化和煤炭行业出口交货值明显下降,分别下降28.3%和15%;冶金、汽车、机械、化工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长较快,增速均在3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国有重点企业利润增长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今年1~7月国有重点企业实现利润6614.9亿元,增长33.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8.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电力、冶金、交通、汽车、外贸五个主要行业实现利润增长较快,增速均超过67%,这五个行业合计增利额占国有重点企业增利额的59.7%。

  另外,国有重点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同比均有所改善。其中,资产保值增值率提高2.1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提高0.9个百分点。此外,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也有不同程度地改善。
  

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实现六项世界第一

  经过近10个月建设,位于湖北武汉的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取得阶段性成果,其综合试验能力国际领先,实现6项世界第一。8月31日,在湖北省副省长任世茂的陪同下,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刘振亚一行到该基地视察并慰问工作人员。

  该基地已实现的6项世界第一成果是:特高压试验线段几何尺寸可调,线路优化设计试验功能世界第一;试验线段雷电、污秽、覆冰、振动等综合参数在线监测功能世界第一;特高压运行、检修、带电作业综合培训功能及条件世界第一;单回试验线段和同塔双回试验线段同时进行电磁环境测量的试验条件世界第一;全天候电磁环境监测系统世界第一;工频谐振试验装置电压等级和容量世界第一。这标志着国家电网公司在世界特高压交流技术研究领域已处于领先地位。

  刘振亚肯定了基地建设进展情况。他指出,建设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试验基地,研究解决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和应用过程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对特高压电网的顺利建设和“一特三大”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基地建设已进入关键的攻坚阶段,希望国网武汉高压研究院和参建单位全面贯彻实施“一流三大”科技发展战略,再创辉煌,再攀新高,加快建成国际一流的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保证试验成果得到及时有效的运用,并依托基地加强高水平科研人才和运行维护人才的培养。

  任世茂对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取得重要成果表示祝贺,表示湖北省将一如既往在基地规划、用地审批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目前,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实现了多项重要突破。基地设计、施工、设备研制、安装等全过程的实践探索,为工程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50余家国内厂商生产的变压器、互感器、避雷器等特高压设备实现可靠运行。武高院将利用该基地,重点开展特高压输变电设计优化、特高压电磁环境、特高压设备运行特性及状态监测技术、特高压外绝缘特性和特高压培训系统的研发等一系列重点研究。
  

南方电网昆明特高压试验研究基地建址确定

    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电网核心技术重点突破,南方电网公司着力推进特高压试验基地建设工作,日前与昆明市嵩明县政府正式签署《中国南方电网昆明特高压试验研究基地项目投资协议》。协议明确将在嵩明县建设一个高海拔特高压试验研究基地,占地约300亩,总投资约3.4亿元。

    2006年12月,南方电网公司开工建设云南至广东±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为满足特高压工程前期试验研究、确保工程建成后安全稳定经济环保运行,并为“十一五”及后期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提供服务和支持,南方电网公司决定建设具备±800千伏直流高海拔户内外绝缘试验研究能力并具有国际水平的特高压试验基地。
  

国家电网公司位居中国服务业500强首位

    9月1日,2007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在武汉举行。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刘振亚出席峰会并在会上做主旨发言。会上正式发布了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制造业企业500强、服务业企业500强名单及其分析报告。国家电网公司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三,服务业企业500强第一。
 

国内首个并网发电商业运营的兆瓦级太阳能电站将投运

    9月4日,记者从崇明有关部门获悉,国内首个并网发电进入商业运营的兆瓦级太阳能发电站——崇明前卫村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预计本月20日正式投入运营。

    崇明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区域内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完全依靠外埠输入。根据《上海能源白皮书》,崇明将建成新能源利用综合示范区。合理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仅可补充崇明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同时也完全符合生态岛建设的目标。这个兆瓦级太阳能发电站项目于去年11月启动,至今年8月建成进入调试阶段。

    记者在现场看到,4700多块太阳能电池板集中安装在前卫村12幢建筑的屋顶。在发电站综合管理中心,监控屏还实时显示着发电功率、总发电量、二氧化碳减排量等数据。工程师介绍,太阳光通过电池板转化为直流电能,经并网型逆变器转化后并入上海电网。该项目发电总功率达1兆瓦,为目前国内最大。

    为确保太阳能发电站成功并网发电,现场技术人员对所有设备和连接进行了3次全面检查。据介绍,调试阶段,发电站最高日发电量达5000—6000千瓦时。调试10余天来,共发电1.7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9余吨。照此计算,一年发电量将超过100万千瓦时,二氧化碳减排量达500多吨。

    记者还从县有关方面获悉,为促进节能减排,推进能源多元化,崇明正积极发展多项清洁能源产业,包括风力发电项目、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等。据悉,位于东滩的风能发电项目进展顺利,3台单机容量为15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已于去年并网发电;8月28日,新增10台风力发电机组的扩建工程已开工,预计明年一季度并网发电,届时总装机容量将达19.5兆瓦。此外,崇明还将建造一座生物质能发电厂,安装2台12兆瓦的生物质能蒸汽循环发电机组。
  

福建省将投资37亿元在17城市建20座垃圾发电厂

  《福建省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建设规划》日前出炉。其中传来好消息,福建省正大力推广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力争到2010年建成20座垃圾焚烧发电厂,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其中,福州市将建4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包括市区两座,福清、闽侯各一座。

  发电厂建成后 福州市区垃圾全可利用

  据介绍,目前福州市区一天能产生2000吨左右垃圾,而投资3亿多元、装机容量2.4万千瓦的福州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已点火运行,日处理垃圾1200吨。

  按照规划,近期福州市将建的东南片区垃圾焚烧发电厂,投资3亿元,装机容量2万千瓦,服务范围为我市东南片区及周边城镇,2010年前完工。建成投产后,日处理垃圾达1000吨。这样一来,福州市一天产生的2000吨左右垃圾将被全部“吃掉”。

  同时,规划建设的福清市垃圾焚烧发电厂总规模日处理垃圾1000吨,装机容量1.2万千瓦,一期设计600吨,服务范围为福清市区及沿海乡镇。

  闽侯县垃圾焚烧发电厂总规模日处理垃圾1000吨,装机容量5000千瓦,一期设计300吨,服务范围为福州西片区、闽侯城区及周边镇区。

  投资30多亿元 建20座垃圾发电厂

  根据这个规划,福建省将投入37亿元,在17个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建设20座垃圾焚烧发电厂。这20座发电厂建成后,每天可处理17000多吨垃圾,年发电量11亿度。

  垃圾焚烧发电厂主要在沿海一带和闽江口、厦门湾、泉州湾三大沿海城市圈布局。在这20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中,福州市区2座、厦门市区3座、其余各设区市建一座,县级市(区)福清、闽侯、晋江(扩建)、石狮(扩建)、南安、惠安、安溪、仙游各建一座。

  据了解,福建省是第一个对垃圾焚烧设施进行规划的省份。规划顺利实施后,福建省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将处于全国先进行列,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也将处于前列。

  据介绍,目前最常见的垃圾填埋场使用年限通常只有15年,而且还存在占地面积大、工程选址难、拆迁费用高等问题。而垃圾焚烧发电处理技术则可实现废物循环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具有明显的优势。
  

上海市崇明东滩将添10台风力发电机组

  近日,从电力部门获悉,崇明风力发电扩建工程近日正式开工,将新建10台风力发电机组,这也是东滩风电场规划项目之一。

  据介绍,风力发电扩建工程是世界银行在中国的第一个风电项目,该扩建工程采用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变速变桨技术,是目前上海地区单机容量最大的风机。风机建成后正常运行只需3级风力,电场发电总容量达到1.95万千瓦。至此,崇明的风力发电机组将一共达到13台,成为本市风力发电最大的“产地”。

  根据崇明东滩的风资源条件,这项风力发电扩建工程年增发电量3000万千瓦时,替代了1.5万吨煤的燃烧,减排二氧化碳温室气体2.1万吨,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以三口之家每年用电1500千瓦时计算,这些新增电量可供约2万户家庭使用1年。新增加的发电量将进入“绿电”计划,普通市民也可认购。

  根据上海市风力发电“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十一五”期间,上海将形成20-30万千瓦规模的风力发电场,约占全市发电装机容量的2%左右,到2020年,形成约100万千瓦的风力发电装机规模,占全市发电装机容量的5%左右。
  

中国将研制出3兆瓦的风电样机 还将向5兆瓦发展

  2007年9月4日(星期二)下午3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德铭介绍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为发布会实录。

  [道琼斯新闻社记者]:刚才您提到,到2020年中国的风电目标是3000万千瓦,我想问一下实现目标的阻力主要是来源于什么方面?您刚才谈到要建设200万兆瓦的风电发电厂,实际上工业界人士说这方面还是空白,请您评论一下这个问题。

  [陈德铭]: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我们现在设想到2020年实现3000万千瓦的风力发电,是可能的,而且是有余地的。到去年我们已经有260多万千瓦风电,大概在建的有400多万千瓦。风力发电确实有很多困难,我想比较典型的困难有三个:

  第一,我们对整个中国的风力资源要有比较科学、准确的了解,我们还缺少大量的气象资料。我们正在和国家气象局联合开展这个调查,但这需要时间。特别是中国2/3的风力在海上,我们更缺少海上的风力资源数据。   

  第二,我们在风力发电中也非常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电力安全,比如有些风带正好是候鸟的迁徙地,我们要注意保护动物的多样性。比如有的地方虽然有风,但它和当地的电网很难连接上,或者说电网比较小,无法承受这么大的功率,有一个安全问题。

  第三,风力设备的制造和研发。现在我们中国,包括在中国的外国制造企业,我们能够生产1.5兆瓦,就是1500千瓦的风机,对于更大的风机,我们还在研制和实验阶段。

  明年3兆瓦的样机就要研制出来了,但我们可能还想往5兆瓦样机的路走过去。因为随着风机半径的提高,可以取得更多的风资源。当然,还有一些规划组织工作,比如刚刚路透社的记者说到的风电电价的问题,这也是我们要探讨的。
  

贵广交直流单月外送黔电超27亿千瓦时

  9月3日,记者从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贵阳局获悉,8月份该局外送黔电达27.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8%。其中,贵广直流外送黔电21.54亿千瓦时,贵广交流5.51亿千瓦时,创该局单月外送电量最高纪录。

  进入8月份以来,黔电外送迎峰度夏进入最关键时期,加之7、8月份是贵州雷雨天气比较频发时节,给贵广交、直流输电设备带严重安全隐患。特别是8月20日晚18:42分,安顺地区大范围内雷雨爆发,导致换流站三路站用电,两路故障,SER频繁报交流电源故障,情况紧急,险情就是命令,该站运行二值的值班人员和检修试验中心有关人员沉着冷静,经过40分钟紧张的故障处理,该站各项设备又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8月22日,青河I线光缆(青岩-羊凤段)出现故障,导致青岩变光纤网A设备告警,之后信通中心对青河线光缆进行了紧急抢修,分别对#20、#30、#82号塔进行了光缆熔接,熔接完成后对全线光缆进行了测试,光缆状况正常,青岩变光纤网A、网B设备运行正常。8月22日17:00分51秒,±500kV高肇直流线极I 3套直流线路行波保护和低电压保护因雷击相继动作跳闸,重启动成功。事后,输电部立即组织人员对有关塔进行了带电登塔检查,未发现明显故障点。

  8月份该局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所辖设备暴露出的缺陷因运行人员巡视认真,及时发现缺陷,检修人员及时处理,确保了黔电外送大通道的安全稳定运行,保证了安全、稳定、可靠地向广东、广西提供电力保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