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力 信 息
         (更新时间2007年8月3日) 
      

主页  行业新闻  市场动态  电力信息  变压器技术  权威认证  政策导航  企业风采  数据总汇  国变质检中心

     

中国发电设备产量世界第一上半年仍高速增长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朱森第日前介绍,目前中国发电设备产量世界第一,2006年全年1.1亿千瓦,今年上半年仍保持高速增长。

    来自电力部门的最新信息显示,2007年以来,中国电力需求继续增长。

    今年上半年发、供电增长均超过15%。在新建装机项目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电力行业的结构调整也在加速。

    据介绍,在中国电力机械制造领域,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已被提升为火电主力机型;超超临界百万千瓦机组正在加快发展。

    按照中国国家电力“十一五”规划,未来一段时间电力产业改革主题将由容量扩张、供需改善转入结构调整、产业升级阶段。2007年,中国计划投产9500万千瓦装机,同时关停1200万千瓦左右的落后装机容量。

    有关专家介绍,13.5万千瓦及以下机组发电标煤煤耗比30万千瓦、60万千瓦机组分别高出15%和26%左右,因此关停小火电机组对提升整个电力行业的结构意义重大。
  

我国首个超低温风电场投运

    7月28日,位于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的国家重点环保风电工程,我国北部超低温条件下投产运行的第一个4.95万千瓦风电场,国华呼伦贝尔新右旗风电场一期工程正式竣工投运。由中国东方电气东方气轮机有限公司制造的33台低温强风型风电机组创下了目前国内单机容量最大(1500千瓦)、国产化率最高(745%)的大型风电机组纪录。

    截至7月27日,该风电工程机组已为国家的呼盟电网输送发电量1550万千瓦时。

    在成功制造1.5兆瓦风电机组的基础上,东汽已先后与呼伦贝尔、新疆国投、大唐灰腾梁、赤峰、白城、兴城、中广核吉林大安大岗子、射阳、三门峡等近20家公司、风场签订供货合同,新的用户还在不断增加,目前已经签订的合同风电机组达120余台。东汽正在着手研制更大功率的2.5兆瓦风电机组。
  

中电投上半年完成发电909亿千瓦 关停小火电56台

    今年上半年,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经营总体保持了增长格局,完成发电量909.58亿千瓦时,原煤产量1337.76万吨,分别同比增长了8.62%和45.83%,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7%,供电煤耗同比下降7.1克/千瓦时,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7%,利润同比增长40%,净利润同比增长60%。

    1-6月,中电投集团不断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全年将有7台以上60万千瓦火电机组投产;核电方面,辽宁红沿河核电主体工程即将正式开工,山东海阳核电与美国西屋联合体的相关谈判进展顺利;水电在运容量931万千瓦,保持了25%的容量比例,居中央发电企业第一位;煤炭产量增长迅速,中电霍煤1号矿800万吨扩能工程预计9月1日达产,2号矿1500万吨扩能工程正在顺利建设,白音华2号矿、3号矿正在推进前期工作。

    节能减排方面,上半年,中电投关停小火电共计56台178.6万千瓦,实现供电煤耗357.12克/千瓦时,同比下降7.1克/千瓦时,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3.1万吨,烟尘排放总量下降1.26万吨,减少外排废水700万吨。

    中电投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启洲在会议上做了工作报告。他说,中电投集团必须牢牢抓住影响公司发展速度、质量、规模、效益的关键环节,有计划、分步骤地解决发展规模不足、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新投产项目盈利能力不强等重大问题,通过科学发展最终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做强做大主业。

    陆启洲在分析当前中电投面临的形势时表示,国家提出的“上大压小”政策是中电投实现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当前,发电企业已经从规模竞争转向增长方式的竞争、电源结构的竞争。中电投要加快小火电关停步伐,优化火电结构,推进科技创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积极发展新能源,推动发电主业做强做大。

    陆启洲对中电投集团下半年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全力打造以电力为核心的能源产业链。优化中电投火电机组结构,继续加快水电开发进程,积极推进核电发展,按比例发展可再生能源,扎实推进“国际化”发展步伐。

    二是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完善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激励与约束管理机制。要进一步优化中电投集团管控模式,坚持专业化管理方向不变,不断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三是积极应对和化解各项不利因素,务期完成全年经营任务和考核指标。中电投各单位必须立足企业实际,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坚决完成全年经营任务和节能减排任务。

    四是努力实现安全生产的持续改进和长治久安,促进员工队伍稳定和社会和谐。要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及各项风险控制措施,认真做好关停小火电机组员工队伍稳定工作。
  

国电集团小机组关停突破百万千瓦

    7月26日、27日,国电霍州发电厂1台10万千瓦、国电石嘴山发电厂2台5万千瓦、国电一五○发电厂2台5万千瓦小机组先后关停。至此,集团公司已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103.6万千瓦,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7月26日,霍州电厂2号机组主变压器低压则母线、主控操作员站、引风机被拆除。这标志该厂服役33年的2号机组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这也是临汾市关停的第一台10万千瓦级机组。该厂2号汽轮发电机组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由前苏联制造,投产33年来累计发电202亿千瓦时,运行时间超过26万小时,为保证晋南地区用电和促进山西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经过三十多年的运行,2号机组设备老化严重,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环保性都很差,存在机组振动大、叶片损坏脱落、定子接地、锅炉预热器严重漏风等安全隐患。根据霍州电厂与临汾市政府、山西省政府、山西省电力公司、集团公司签订的关停责任状,该厂应于今年年底前关停3、4号机组,2010年前关停1、2号机组。但霍州电厂自我增压,强化关停力度,决定提前关停2号机组,并承诺于今年年底前关停3、4号机组,2010年前关停1号机组,最终实现关停全部40.6万千瓦的小火电机组。

    2号机组关停后,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硫2100吨、氮氧化物1600吨、烟尘350吨、废水100万吨;节约用水350万吨、燃煤40万吨、厂用电5900万千瓦时。

  7月27日,石嘴山电厂举行7、8号机组关停拆除仪式,正式关停这两台5万千瓦小火电机组。这是集团公司在宁夏区域首批关停的小火电机组。当日,宁夏自治区发改委、宁夏电力公司和石嘴山电厂领导共同签署了《国电石嘴山发电厂2×5万千瓦小火电机组关停确认单》。随着8号机组的汽缸、转子、锅炉尾部烟道等设备被行车徐徐吊起,标志着这两台运行了近30年的小火电机组正式被关停拆除,退出了历史舞台。这次关停拆除的7、8号机组分别于1979年10月和1980年8月投产,截至关停时累计发电177亿千瓦时。这两台机组同时还承担着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和附近企业的供热工作。两台小机组关停后,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1601吨,减少烟尘排放7452吨。

    7月27日,一五○电厂退役机组拆除工作在主机房、锅炉烟道出口、组合导线出口和升压站等处全面展开。

  一五○电厂是上世纪60年代末建设的“三线”电厂,总装机容量为4台5万千瓦机组,是河北南网首座高温高压电厂。三十多年来,四台机组累计发电约450亿千瓦时,为河北省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测算,这次机组关停拆除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700吨,减少烟尘排放5400吨,减少燃煤消耗约40万吨。

    截至7月底,集团公司已关停成都热电厂12.5万千瓦、谏壁电厂42.5万千瓦、青山电厂18.6万千瓦、霍州电厂10万千瓦、一五○电厂10万千瓦、石嘴山电厂10万千瓦,累计关停103.6万千瓦。
  

澳大利亚公司在华风电项目开工

    据国外媒体报道,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能源部长日前飞往北京参加中国东部沿海一个风电场开工仪式。

    该工程价值8000万美元,由roaring 40s建设,roaring 40s是塔斯马尼亚水电公司与中国公司之间的合资公司。塔斯马尼亚水电公司目前在中国有7个风电项目投运或者在建。塔能源部长称,新风电场工程开工是Roaring40s 工作得到国际认可的证据。塔斯马尼亚能源部长称,有来自塔斯马尼亚省和山东省各种政界人士,和各公司代表。(林西)
   

我国第三代核电技术项目----三门核电开工在即

    7月24日,我国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三门核电工程在人民大会堂签订合同。

    三门核电工程是国务院于2004年7月21日正式批准实施的首个国家核电建设自主化依托项目,采用全球最先进的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建造。该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对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能源结构优化、保证能源供给,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我国此次引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采用了独特的"非能动"安全系统设计。与以往的核电技术相比,较大幅度地简化了系统设备数量,降低了发生事故的概率,提高了核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滩水电站累计发电已超过1000亿千瓦时

    中国上世纪建成投产的最大水电站——二滩水电站累计发电已超过1000亿千瓦时,为西部发展的电力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滩公司近日在电站所在地四川攀枝花市对媒体如是说。

    据介绍,截至今年6月30日,二滩水电站已累计发电1051.74亿千瓦时,累计总产值83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投产以来最高单月发电量为20.11亿千瓦时。今年7月1日,二滩单日发电7673万千瓦时,创历史新高。

    据了解,二滩水电站是中国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修建、全面与国际接轨的水电站。二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雅砻江上,坝址距市区46公里,是雅砻江梯级开发的第一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330万千瓦,总投资285亿元,主体工程于1991年9月14日全面开工建设,1998年首台机组发电,1999年12月6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
  

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使中国5年节电1500亿千瓦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欧新黔24日说,通过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十一五”期间,中国可节约1500亿千瓦时左右的电量,相当于节约7500万吨原煤。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对中国实现“十一五”时期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欧新黔在此间举行的“2007年中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国际论坛”上说,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现在的电能利用效率还比较低。中国将继续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下更大的力气,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努力提高电力需求侧管理水平。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电力用户科学、合理、节约用电,提高电能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环境,实现最低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目前,中国的电力需求侧管理主要包括能效管理、负荷管理、有序用电三方面的内容。

  欧新黔说,据测算,2003-2005年,中国通过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节约800亿千瓦时电量,相当于节约原煤40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000万吨,减少烟尘排放30万吨。

优先开发水电是最有效的减排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到2009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这一预测如果成为事实,将给我国推行节能减排带来极大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质性地抑制矿物能源消耗的急剧增长,无疑是对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形象和智慧的考验。

  温室气体排放带来新的“能源危机”

  国际权威机构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认为,从20世纪中期至今观测的大部分温度上升,有超过90%的可能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而《京都议定书》强调,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是近代矿物能源燃烧造成的。

  温室气体排放带来了新的“能源危机”。IPCC警告说,即使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稳定下来,海平面持续上涨的趋势仍然会持续数百年之久。

  显而易见,由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另一种“能源危机”,很可能会发生在能源枯竭之前。面对新的“能源危机”,人类应该怎么办?中国应该怎么办?

  因地制宜地发挥最大减排优势

  事实上,由于经济超过10%的快速增长,2006年仅中国的煤炭使用量就增加了10%,总量达到了23亿多吨,均占全世界煤炭使用量的40%。

  笔者认为,虽然我国目前能耗高、污染严重,但节能环保工作具有巨大的潜力。政府部门近年来在开展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减少污染排放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宣传教育和其实际效果还不能令人十分满意,甚至说和期望值还有巨大的差距,要达到最佳的节能减排效果,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因地制宜地调整能源结构。目前发达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普遍在70%到80%,有的已经达到了90%以上。可见,优先开发利用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就是最大的节能、最有效的减排。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尽快开发不能保存的水能资源,才能做到因地制宜、集中有限的财力发挥出最大的减排效益。

  其次,用科学发展观保护生态与环境。一般来说,水电开发的生态与环境影响、改变、损失都仅仅是局部的,而水电建设的防洪,水资源调节、生态效益则一般是全流域的,其减排环境效益更是全人类的。

  再次,分阶段、有侧重地开发清洁能源。对当前的减排任务和长期目标有一个正确的划分,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高我国电力构成中的水电、核电比重——这才是平抑我国煤炭消耗急剧增长最实际、最有效的手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