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力 信 息
         (更新时间2007年5月22日) 
      

主页  行业新闻  市场动态  电力信息  变压器技术  权威认证  政策导航  企业风采  数据总汇  国变质检中心

     

国家电网第2条特高压线获批 引出30亿设备商机

  5月17日,国家电网第二条特高压输电线路主要设备招标工作正式启动。此前的4月26日,该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核准,相关设备采购方案编制工作也已通过审查。该条由向家坝-上海南汇的特高压线路总投资180亿元。

  国家电网内部人士同时向记者透露,首条从晋东南-湖北荆门的特高压项目正在全线施工,很快将进入施工高潮。

  这只是国家电网“特高压战略”的一部分。国家电网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刘开俊表示,国家电网公司正计划修建5条超高压直流输电线,其中的多条输电线将把西南部地区的水电资源输送至东部地区。

  由于此前对是否发展特高压技术一直存有争议,因此第二条特高压线路低调获批颇受关注。而与此同时,相关设备采购引发的众多电力设备公司争夺战正在展开。

  特高压战略

  据了解,向家坝—上海南汇特高压输电线路为±800千伏电压等级,线路全长2034千米,主要是为了满足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溪洛渡等水电站实施西电东送战略的需要。工程总投资约为180亿元,计划于2011年单极投产,2012年全部建成运营。

  而“特高压战略”的起步工程——晋东南—河南南阳—湖北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工程正处于全线建设状态。

  特高压电网被称为“电力高速公路”,是指由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系统构成的高压电网。从去年开始,国家电网公司就在“坚强电网”战略指导下,展开了极具轰动效应的“特高压战略”。

  相比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线路,±800千伏直流工程将成为国家电网实施“特高压战略”的主打工程。许多专家认为,相对于1000千伏交流输电线,±800千伏直流输电线占用空间小、成本低廉,技术也相对成熟。

  国家电网公司专家认为,我国能源资源和生产力发展成逆向分布,能源和电力跨区域大规模输送是必然趋势。建设特高压电网是解决西南水电基地和西北煤电基地大规模电力外送的最佳途径,有利于加快新疆火电和西藏水电的开发利用,尤其将为开发利用褐煤资源提供有利条件。

  消息人士透露,向家坝-上海南汇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只是国家电网金沙江流域水电外送系列中的领航工程,接下来将有更多特高压项目开建。国家电网公司将通过试验示范工程开工建设为契机,将特高压电网进一步发展到其他地区。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早前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国家电网正在对特高压电网做专门规划。这一规划主要是为了适应国家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的能源战略最新规划,“西部大煤炭基地,西南水电中云南的三条江、四川的三条江,都将成为承载特高压电网项目的电源基地”。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表示:“到2020年前后,特高压电网传输容量将达到2亿千瓦以上。”有人据此初步估计,到2020年,两大电网公司在特高压电网上的投入约4060亿元,其中交流约为2560亿元,直流约为1500亿元。

  争夺30亿设备商机

  在核准项目的同时,国家发改委还批复了该工程换流站设备采购方案。

  国家电网公司人士透露,日前,向家坝—上海南汇特高压线路工程的预初步设计已通过审查,完成设备规范书和采购方案编制工作并通过审查,特高压直流设备研制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5月17日,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换流站主设备竞争性谈判采购响应文件接收仪式在北京举行,围绕此项目进行的设备招标正式展开。

  据国泰君安研究报告预计,该特高压示范项目中换流变压器国内制造比例将超过60%。该项目所需的换流变压器价值将达到28.8亿元,如果考虑到备用变压器,总价将超过30亿元。在60%国产化率的目标下,国内三大厂——特变电工、天威保变、西变公司等将成为中标热门,在此项目中的订单预计可以达到约20亿元。

  此外,此次设备招标采购中,系统研究、成套设计、直流控制和保护系统设备、换流阀、晶闸管、平波电抗器等,国内制造比例的目标为100%,涉及多家电器设备制造企业。目前,换流阀由许继电工和西安整流等垄断,平波电抗器由西变和特变电工等垄断,保护系统由南瑞继保、许继电工等垄断。

  另据了解,瑞士工程公司ABB Ltd.、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 AG)和法国Areva均有可能就特高压输电线建设与本地企业展开竞争。

  尽管特高压线路实际运作一直在低调推进,但围绕特高压所进行的争论却始终没有平息。

  争论的原因主要是,一些专家认为,与现有高压和超高压电网相比,特高压电网技术尚不完全成熟,耗资巨大,在电网安全、设备制造、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一定风险。而且目前世界其他地区已经不再采用特高压交流技术,专家建议中国最好能专注于直流输电线建设。
  

北京将建150万千瓦垃圾电站

  日前,参加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的市环卫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广生代表透露,目前北京市9成垃圾靠填埋处理,未来5年,将把这一比例降低到3成,更多的垃圾将采用污染小的堆肥和焚烧方式。此外,建设中和待建的4座垃圾焚烧站总发电量将达150万千瓦。
  

国家发改委称:目前中国不需要提高风电价格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在参加此间举行的“中国替代能源与电力国际峰会”时表示,中国的风电价格将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稳定不变,目前国家不计划出台更为积极的政策来支持风电发展。

    许多参会的外国投资商认为中国的风电价格偏低。丹麦风能供应商维斯塔斯集团亚太区总裁托尔比约恩·拉斯穆森说,它们公司在中国的项目投资回报率为2-3%,远低于理想的8-10%,这意味着需要提高电价。

    维斯塔斯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风电设备制造外商,约占37%的市场份额。

    李俊峰说,中国需要的是一个合理的电价,即使在目前被认为偏低的价格水平下,仍有不少制造商积极抢占市场份额。“中国的投资者不够理性,更高的价格可能引起‘疯狂’的市场参与,对行业的发展并不利。”

    托尔比约恩·拉斯穆森也赞同不能让企业赚取过高的利润,他进而强调风电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更需要持续和稳定的电价。

    据介绍,中国风能发电价格有两种形成机制,一是中央通过招标方式确定的价格,从0.38-0.51元不等,目前大约有接近200万千瓦的此类项目。其次是地方自主决定的价格,除江苏之外,均比中央政府的招标价格高0.1元左右,共有800万千瓦的项目。

    李俊峰还透露,今年下半年中央将推出第五期特许权招标,项目规模在100至150万千瓦。他预计该项目的价格将比较接近市场需要的价格。

    然而,李俊峰关于不提价的判断并非表示中国不支持风电产业的发展。实际上,中国风能资源储量非常丰富,而且由于技术进步,风电成本下降比较快,风电已被列为国家新增电力装机的重点。

    中国财政部经济建设司经贸处处长郎福宽说,国家去年就发布了《关于促进风电产业发展的通知》,提出国家财政从五个方面对风电产业给予支持,包括风能资源的详细普查和评价、建立国家风电设备标准、检测认证体系、风电技术开发能力建设、风电设备产业化以及开展电网规划和技术研究。

    李俊峰说,中国将在“十一五”期间设立专门的测风塔,对全国的风资源进行准确评估,并争取到2010年或者2015年找到可供装机5000万到1亿千瓦的风电场资源。

    他说,中国曾进行过两次风资源普查,但由于技术原因,得出的数据并不理想,与现实情况不符。他说,目前关于中国风资源储量的说法都是估计数字。

    中国的风力发电从2003年开始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到2006年底,全国已建成约80个风电场,装机总容量达到230万千瓦。李俊峰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就能提前完成国家提出的到2010年达到500万千瓦的目标。

    国家计划到2020年将风电装机规模提高到3000万千瓦,届时风电及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有望占到总装机容量的8-10%。而目前,中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仅占全国电力装机的0.11%。
  

发改委:前四个月全国关停小火电超过340万千瓦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至4月份,全国关停小火电机组342.785万千瓦,完成全年关停计划的约三分之一。

    发展改革委提供的情况显示,1月至4月份,内蒙古、江苏、陕西、河北、河南、江西、四川等省份的34个电厂关停了近百台小火电机组,这些电厂分别属于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等。

    根据各省份和各大电力电网企业与发展改革委签订的目标责任书, “十一五”期间全国将关停5000万千瓦以上小火电机组,今年计划关停1000万千瓦。

    电力工业是我国能耗和污染大户。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全国6.22亿千瓦电力装机中,小火电占1.15亿千瓦。发同样的电,小火电煤耗比大机组高三成至五成。小火电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烟尘占整个电力工业三分之一和一半。

    发展改革委提供的情况还显示,2006年全年,全国关停了121.2万千瓦的小火电机组。
  

上海加大“风电”绿色能源开发

2010年将在东海大桥附近建成国内首个海上风力发电厂

  2010年,在雄伟的东海大桥附近海面上,数十架大型风车迎风“起舞”,呈现出一幅壮观景象;横跨黄浦江两岸的上海世博园区内,太阳能、风能发电支撑着多个场馆正常运转……上海正加大开发风能、太阳能等“绿电”能源开发,逐步降低目前燃煤发电占较大比重的状况。根据《上海市风力发电“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绘就的风力发电发展蓝图,“十一五”期间,上海的风力发电能力将在现有基础上扩大近12.7倍,到2020年上海风电装机容量将接近190万千瓦。

  风电成全球增长最快的能源

  根据国家发改委去年年底的一份研究报告,作为全球能源市场日趋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已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3.6%。注重能源资源的节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中国来说既重要又迫切。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可再生能源发展很快,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政策的基础。从世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发展趋势看,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展最快,产业前景最好,其开发利用增长率远高于常规能源。风力发电技术成本最接近于常规能源,因而也成为产业化发展最快的清洁能源技术,风电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能源,年增长率达27%。

  申城勾画风力发电蓝图

  作为我国第一个探索实施绿色电力机制的城市,上海已经把风力发电作为一个长期的清洁能源纳入能源开发战略。由市发改委和市电力公司共同编制的《上海市风力发电“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已被列入上海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十一五”期间,上海的风力发电能力将在现有基础上扩大近12.7倍,到2020年上海风电装机容量将接近190万千瓦。

  该规划根据上海地区风力资源的分布特点,重点选择在南汇、奉贤、崇明、长兴岛、横沙岛和东海大桥等13个地区,适时建造陆上和海上风力发电项目,用以优化上海的城市供电结构、缓解电力紧张矛盾。根据规划,“十一五”期间,上海还将新增风电场装机容量31万千瓦,至2020年,全市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189.44万千瓦,其中,无需占用陆上土地资源的海上风力发电场将占较大比例。

  投建首个海上风力发电厂

  利用东海大桥附近海域丰富的风能资源,建设我国首个海上风力发电项目,这一构想正逐步变为现实。今年1月中旬,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项目由上海绿色环保能源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广核集团公司能源开发公司和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组成的四方投标联合体中标。该项目启动建设,标志着我国风电开发领域从陆上扩展到近海。该风电场将建于东海大桥西侧海域,预计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单机容量不低于2000千瓦。东海大桥附近海域有利风力发电的年有效风时约为8000小时。海上风电场的优点在于不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海面上更丰富的风能资源,使风电机组单机容量达到更大,年利用小时数更高。

  据了解,该风力发电项目有望在2010年底之前建成投用,每年向上海地区提供约2.5亿度绿色能源。按上海家庭年均用电量为1200度估算,足够20多万户上海市民用上一年。

  同样在南汇,上海最大的废弃物处置场—————老港,今年年底也将建设15个发电“风车”。总装机容量可达22.5兆瓦,预计年底前可建成并网发电。这样一来,老港不仅每天能吸纳7000多吨生活垃圾,还将为城市输送大量绿色电能。

  据上海市电力公司有关人士透露,目前本市南汇、崇明以及奉贤海湾旅游区已经建成投产了18台共计2.44万千瓦风力发电机组,总发电量达到了5368万千瓦时,约占全市年总用电量的0.6‰。现已确定,崇明风电场二期扩建工程增加安装10台1500千瓦风电机组,共增加装机容量1.5万千瓦,计划于2007年建成投产;奉贤海湾风电场扩建工程先增加的4台2000千瓦风电机组也将在明年建成投产,第二批增加的6台风电机组计划于“十一五”期末建成投产。

  此外,上海还计划利用风电服务世博园区。上海气象局有关负责人此前曾透露,世博会组织者计划在黄浦江江边的热电厂附近建设若干个风力发电站,气象部门已经对沿江附近区域的风力情况进行了评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