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力 信 息
         (更新时间2007年5月14日) 
      

主页  行业新闻  市场动态  电力信息  变压器技术  权威认证  政策导航  企业风采  数据总汇  国变质检中心

     

我国铁路电网配套建设提速

    全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正式开始后,京哈、京广、陇海等18条铁道线路上运行的新型电力机车对电力供应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有关规划,到2020年我国电气化铁路总里程将达到全部线路的50%以上,承担的铁路运量比重也将超过80%。这意味着随着铁路电气化进程的加快,铁路电网配套工程的建设也将提速。

    电网配套工程建设是此次铁路大提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据了解,本次提速列车主要为电气化动车组,速度可达每小时200千米以上,所需电力由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牵引站提供。

    据不完全统计,国家电网公司所属供电范围内,向牵引站供电的系统变电站共421座,涉及系统主变总容量9744.25万千伏安,向牵引站供电的输电线路总长9858千米。同时,由于电力机车在运行中还会向电网注入一定的谐波和负序电流,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国网公司进行了技术攻关,并组织专家对铁路电网供电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有关专家指出,目前我国铁路电气化率为27%,承担着全路43%的货运量。为实现电气化铁路总里程超过全部线路50%的目标,铁道部和国家电网公司有望通过成立电气化铁路供电工程联合工作组的方式,加强联系沟通与信息交换,共同研究相关课题,并争取实现《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的供电工程与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电网发展规划的衔接及滚动修订,推动铁路电气化更好更快发展。(中国工业报)
   

今夏电力缺口200-300万千瓦

    中电联日前预计,迎峰度夏期间全国尖峰负荷电力缺口在200-300万千瓦左右,这是在二季度及下半年电力供需形势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因电网“卡脖子”、电源临时停机、电煤供应和来水极度偏枯等导致部分地区和部分时段存在缺口,但拉闸限电的范围和程度明显减弱;之后全国电力供需将完全缓和,部分地区电力富裕情况更加突出。

    中电联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今年供需相对紧张的情况集中在南方电网的部分地区和华中电网的个别省区,而二季度全国的气候条件及需求管理的效果将最终决定电力供需不平衡量的大小。与一季度相比,二季度拉闸限电的范围将继续缩小,程度也将明显减弱。迎峰度夏后全国电力供需将完全缓和,部分地区电力相对富裕的情况将更加突出。

    今年一季度华中地区、华南地区的水力发电受来水偏枯的影响较大。一季度数据显示,水电发电量为三年来最低点,共完成667.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增速比去年降低9.4个百分点。火电发电量比去年增加了17%,才使一季度全国发电保持了15.5%的增长,增速比去年提高4.4个百分点。除了季节性正常的机组检修导致的电源临时停产之外,今年年初开始的关停小火电一定程度上使得电源供应下降。

    3月底,四川电网广安、白马、临巴、太白等电厂缺煤停机,停机容量达140万千瓦,因煤矿事故导致省内资源紧张,及省外煤炭价格高于省内煤炭价格,省内煤炭资源外流导致,在水电出力不足的华中、南方地区以及火力发电机组新投产集中的山东等地区,电煤供应比较紧张。

    中电联指出,电煤价格上涨、运力紧张导致发电企业成本增加过快,电源建设加快导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大幅下降,发电企业面临双重挤压,建议增加电煤运力,确保电煤供应,并适时实施启动第三次煤电联动;并尽快建立与发电竞价适应的上网电价形成机制。

    在电力供应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之外,电力消费在整体经济形势向好的大势下仍在快速增长,这也导致部分时段、部分地区电力供需紧张。中电联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7189.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92%,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5.55个百分点,重工业化趋势更加明显;预计2007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继续保持在15%左右;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将持续下降,接近5000小时。

    第二产业中,能源资源消耗较大的部分重工业产业的加快发展对电力生产和消费的影响巨大,部分重点行业用电过快增长,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投资类产品、能源类产品、消费类产品和装备制造业。钢铁行业用电量增长率28.83%,同比增加16.36个百分点;建筑业用电量增长率为19.57%,同比增加8.7个百分点;有色和建材行业用电量增长率也分别提高了6.02和1.61个百分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