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日前对外宣布,中越220千伏联网工程(文山-河江)建成投产,送电成功。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袁懋振说,至此,南方电网以2条220千伏、3条110千伏通道向越南送电,预计今年的送电量将突破25亿千瓦时。电力作为中越经济合作的“第四经济通道”(水陆空之外)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南方电网覆盖的区域与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接壤。作为国家授权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的中方执行单位,南方电网公司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与地缘优势,加强与次区域国家电网互联、电力交易和合作开发,成为国内第一个“走出去”的电网。 从2004年9月开始,云南河口至越南老街、广西防城港至越南广宁、云南文山至越南河江的3条110千伏送电通道相继建成并向越南送电。 2006年9月,中国最大的跨国电力外送工程——中越第一条220千伏联网工程正式投产,向越南北部六省供电。 越南电力集团董事长陶文兴说,电力联网工程为缓解越南北部电力紧张状况,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两国睦邻友好与全面合作关系,深化经贸合作作出了贡献。 截至2007年3月底,中国南方电网此前建成的4条通道已累计向越南送电18.4亿千瓦时,销售额8076万美元。
此次投产的中越220千伏联网工程经云南文山向越南河江送电,年送电电量约10亿千瓦时,送电期限10年,首年电量不少于7亿千瓦时,总电量不少于100亿千瓦时。工程线路全长约300千米,在中国境内长约170千米,境内投资4.13亿元。 1973年发生石油危机以后,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为寻求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投入大量经费,动员高科技产业,利用计算机、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新技术研制现代风力发电机组,开创了风能利用的新时期。到2003年全世界总装机为4016万千瓦。现将发展风电有代表性的几个主要国家介绍如下: 1. 丹麦——世界生产并网风机的摇篮 丹麦风电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发展到目前已经成为营业额达30亿欧元的产业,其增长率甚至可与互联网或移动通讯媲美。2002年丹麦风电机组的年产量为3100MW,出口到世界各地,丹麦的风电机组主导着全球市场。虽然近年有净增力的国家不断增加,但全球约有一半的风电机组还是来自丹麦,风电机组制造成长为丹麦出口的支柱产业。 2. 德国——世界发展风电的领军国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政府对风力发电的发展就非常重视。在国家和地方激励政策的推动下,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全国风电的装机量就远远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2003年德国风电装机总量为1461万千瓦, 为美国的2.3倍。近几年来,德国风电装机平均每年以33%以上的速率增长。保守估计,到2010年德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300万千瓦。届时可以提供德国8%的电力需求。最近德国制定了一个新的风电发展长远规划,规定到2025年风电至少供应全国用电量的25%。 3. 印度——发展中国家开发风电的先锋 印度为了避免过分依赖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在鼓励风电投资、补贴、免税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而将风能作为一种重要能源来发展。2003年印度全国风电装机总容量已达213万千瓦,为我国装机总量的3.7倍。印度非常重视风电产业的发展,他们已经能生产兆瓦级的风机,风电机组零件的国产化率已达70%。印度的并网风机已经出口。
综上所述,世界风力发电正在以迅猛之势向前发展,全世界总装机容量巳由1990年的200万千瓦增加到2003年的4016万千瓦,年平均增长300万千瓦,十几年来年平均增长速率在27%以上。预计到2020年风电将达到世界电力总量的12%。
第七届国际核电工业展览会23号在上海开幕,有关专家透露正研发新型压力堆核电技术,这项技术与从美国引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将成为中国核电技术的发展主轴。 中国已将“大型先进核电站”研发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在已批准新建的12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中,拥有第三代核电技术的电站将占4座。 第一代核电是指上世纪50年代,苏联和美国建成的小功率实验性核电站。第二代核电主要指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陆续建成的功率在30万千瓦以上的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核电站。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为消除美国三里岛、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严重事故的负面影响,世界核电界集中力量对核电安全可靠性进行了研究攻关,美国和欧洲先后开发出以“先进轻水堆”为主要特征的第三代核电技术。第三代核电技术具有更加安全、更加经济、核废料进一步减少等优点,目前在世界上也是刚刚起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