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力 信 息
         (更新时间2007年4月25日) 
      

主页  行业新闻  市场动态  电力信息  变压器技术  权威认证  政策导航  企业风采  数据总汇  国变质检中心

     

2020年:我核电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

  23日,记者从第七届国际核电工业展览会上获悉,去年我国在役核电厂运行稳定,核电发电量达548亿千瓦时,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4000万千瓦。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出席23日的开幕式。据介绍,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核能和平利用取得了长足进步,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核电发展之路。

    在核电建设中,中国已成功地解决了不同核电技术和管理方式带来的困难和问题,在吸纳国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核电发展道路正在形成。如今,中国已经在核电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培养了一支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与管理人才队伍。中国政府制定了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能源战略,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

  有关部门透露,我国正积极推进三代核电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工作,努力提高我国核电自主创新能力。国家已决定在利用已经掌握的第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建设一批二代改进型核电机组的同时,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三代核电技术,建设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两个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同时,我国核电产业的积极态势,也给上海核电产业提供了难得的产业发展机遇。根据《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核电批量化、规模化的建设目标,上海核电产业正在从原先单一的设备制造供货模式,向设备设计、制造和成套的目标发展。

  据悉,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展览会从1995年开始,每两年在我国举办一次。本次展览为期三天,规模为历届之最,来自中国、法国、俄罗斯、韩国、乌克兰、西班牙、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00家企业参展。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孙勤,上海市副市长胡延照,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特别助理格雷厄姆·安德鲁等出席了昨日的开幕式。

链接:

如何认识目前已知一、二、三、四代核电

  据中新网,国家原子能机构23日在上海举行“三代核电技术报告会”提出,中国要积极推进三代核电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工作,努力提高中国核电自主创新能力。

  为进一步增进社会各界对核电技术发展历程的了解,国家原子能机构向媒体提供资料,详细介绍目前已知的一、二、三、四代核电概念——

  一代:核电站的开发与建设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54年,前苏联建成电功率为五千千瓦的实验性核电站;1957年,美国建成电功率为九万千瓦的希平港原型核电站。这些成就证明了利用核能发电的技术可行性。国际上把上述实验性和原型核电机组称为第一代核电机组。

  二代:上世纪60年代后期,在试验性和原型核电机组基础上,陆续建成电功率在30万千瓦以上的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等核电机组,它们在进一步证明核能发电技术可行性的同时,使核电的经济性也得以证明:可与火电、水电相竞争。上世纪70年代,因石油涨价引发的能源危机促进了核电的发展,目前世界上商业运行的四百多座核电机组绝大部分是在这段时期建成的,称为第二代核电机组。

  三代:上世纪90年代,为解决三里岛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严重事故的负面影响,世界核电界集中力量对严重事故的预防和后果缓解进行了研究和攻关,美国和欧洲先后出台“先进轻水堆用户要求”文件和“欧洲用户对轻水堆核电站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防范与缓解严重事故、提高安全可靠性和改善人因工程等方面的要求。国际上通常把满足这两份文件之一的核电机组称为第三代核电机组。

  对第三代核电机组,要求能在2010年前进行商用建造。在国际上,目前已比较成熟的第三代核电压水堆有AP-1000、ERP和System80+三个型号,System80+虽已经美国NRC批准,但美国已放弃不用。

  第三代核电技术问世以后,受到全球核电用户的普遍关注,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核电业主已经选用或准备选用更安全、更经济的第三代核电技术进行新的核电机组建设。

  四代:2000年1月,在美国能源部的倡议下,美国、英国、瑞士、南非、日本、法国、加拿大、巴西、韩国和阿根廷等十个有意发展核能利用的国家,联合组成“第四代国际核能论坛”(GIF),并于2001年7月签署了合约,约定共同合作研究开发第四代核能系统(Gen Ⅳ)。

  第四代核能利用系统,是指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更加优越,废物量极少,无需厂外应急,并具有防核扩散能力的核能利用系统,它的商用化估计要到2030年左右方能实现。
   

国内规模最大扰动试验在西北电网成功举行

  2007年4月18日至19日,国内规模最大的电网扰动试验在西北电网取得圆满成功。试验期间,西北电网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各测试记录数据完整准确,试验达到了预期目标,为深入研究西北电网稳定特性,准确把握西北电网东西断面输送能力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对提高西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意义十分重大,为国内其他电网开展同类试验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行方法。

  根据西北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08年将建成西北750千伏骨干网架,2010年建成新疆750千伏主网架,实现与西北主网同步互联,届时将形成东西跨越4000余公里的超大型、弱耦合电网,未来西北电网的动态稳定问题将更为突出。为提升电网稳定水平,提高电网输送能力,2004年西北电网公司组织相关省(区)电力公司,共同开展电网励磁系统参数测试研究工作,截至2006年底已完成全网主力机组的励磁系统参数测试及建模工作。初步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实测励磁参数后,西北电网的稳定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西电东送稳定极限提高较大。在当前西北电网从330千伏向750千伏电压等级过渡阶段,举行此次试验,其目的在于加深对西北电网动态特性的认识和研究,实际验证目前用于计算的电网实测模型与电网运行实际的贴近程度,检验现行电网PSS的效果,以此确定电网在保证安全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极限输电能力,为深化西北750千伏电网规划研究、扩大西北电力外送奠定科学基础。

  与以往国内进行的电网扰动试验主要用于新设备投产性能检验相比,西北电网这次扰动试验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试验运行方式变化多。既有西电东送、东电西送,又有无电力系统稳定器(PSS)投入等不同情况下数据的测试。在复杂系统条件下通过大电网扰动试验,检验励磁系统和电力系统稳定器参数在国内尚属先例;二是扰动试验类型多。这次试验共完成电网无故障跳闸、单相瞬时短路、发电机组切机3种故障类型12项试验,故障类型、试验项目数量均居国内第一;三是测量点多,分布广泛。此次试验涉及西北电网陕、甘、青、宁四省(区)24条330千伏主线路,11个发电厂和16个变电站参与试验,设有34个测试点,共投退PSS机组176台次,发布调度指令46条,完成了12个试验方式下新老模型的计算对比分析;四是试验应用了先进的测试技术。如通过PMU(相量测量装置)自动记录各重要变电站、电厂在扰动过程中运行参数的变化情况,并通过主站系统在每次试验完成后对扰动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在较短时间内对电网试验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五是组织过程科学严密。此次扰动试验,西北电网东西断面交换功率较大,潜在风险较高,为确保试验安全顺利进行,在国家电网公司领导下,在相关省(区)电力公司、发电企业及中国电科院配合下,西北电网公司周密部署,加强组织,成立了试验指挥部和8个专业小组,层层把关,落实责任。公司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制定了详细的试验方案、反事故预案和测试方案,经过半年多的扎实细致准备,确保了这次试验的顺利进行和圆满成功。

  西北电网扰动试验的成功举行,验证了经过两年多时间建立的西北电网励磁系统新计算模型的精确性,检验了西北电网电力系统稳定器的实际效果。根据此次试验新的计算模型推算结果,西北电网东西断面输送电力的能力可以提高30余万千瓦,意味着西北电网目前的输电线路将在保证区内电力可靠供应的同时,可进一步提高电力外送能力,为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试验的圆满成功,为深入研究西北电网稳定特性、准确把握东西断面传输能力、提高驾驭大电网安全运行的能力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此次试验,再次检验了西北电网系统同舟共济、团结治网的优良作风和传统。试验过程中,有关省(区)电力公司、供电局、发电厂高度重视,积极支持,紧密配合,服从调度,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为试验圆满成功提供了重要保证。

  下一步,西北电网公司将组织协调有关单位抓紧开展试验数据分析测试和其他方面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巩固提高试验效果,继续发扬团结治网的优良传统,扎扎实实做好电网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为实现西北电网又好又快发展而奋斗。
  

重庆市七十亿元建电网 保证主城不限电

  重庆市电力公司昨日表示,年内重庆市将新增270万千瓦发电机组,加上三峡、四川等地的外购电,电力总量已能基本满足百姓需求。此外,还将投入70亿电网建设资金,重点解决主城区高负荷地区的用电难。电力公司介绍,因为电网建设滞后,重庆市夏季存在电量“输不进、供不上”的尴尬缺电局面,电力企业的新投产机组的大量电能则“送不出,落不下”,导致浪费。

    据了解,重庆市电网目前在建和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有84项,大都进展顺利。但由于少数群众的误解,部分重点项目建设受阻,若得不到妥善解决,将影响到部分区域今明两年电力供应,夏季用电高峰的拉闸限电不可避免。如主城区的两个110千伏变电站,今年无法开建,而原变电站的电力负荷已接近极限。渝东南一处220千伏变电工程竣工时间已被拖延了一年,去年2月2日,它的缺位导致渝怀电气化铁路停电长达6小时21分钟。
  

2007年1-3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生产简况

    1-3月份,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18.3%。其中,轻工业增长15.6%,重工业增长19.6%。

一、用电市场情况

    1-3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7189.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92%。第一产业用电量151.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用电量5470.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86%;第三产业用电量733.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834.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85%。

    1-3月份,全国工业用电量为5400.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83%;轻、重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分别为11.49%和18.10%。

    从各区域的用电量增长情况来看,用电量同比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4.92%)的省份依次为:内蒙古(36.14%)、宁夏(34.65%)、云南(28.16%)、海南(24.34%)、山西(22.31%)、河南(19.12%)、广西(18.84%)、青海(17.36%)、陕西(17.28%)、甘肃(16.76%)、新疆(16.70)、河北(16.65%)、重庆(15.58%)、湖南(14.93)。

二、发电生产情况

    1-3月份,全国发电量7011.71亿千瓦时(见备注),比去年同期增长15.5%。其中,水电667.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火电6195.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1%;核电116.75亿千瓦时,同比减少7.1%。全国主要电网统调发电量6126.22亿千瓦时,最高发电负荷合计37178万千瓦,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6.71%、15.20%。

三、供电与销售情况

    1-3月份,全国电网供电量6111.31亿千瓦时,售电量5772.30亿千瓦时,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6.65%和17.21%。

四、全国跨区域送电及进出口电量情况

    1-3月,华北送华东126.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49%;东北送华北3.6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1.72%;华东送华中5.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0.77%;华中送华东29.6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2.53%,其中葛南直流11.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18%,龙政直流10.41亿千瓦时,同比减少54.45%,宜华直流4.86亿千瓦时;华中送南方22.7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1.20%;西北通过灵宝变电站送华中7.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4%;贵州送重庆2.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0.70%;贵州送湖南2.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9.65%。

    1-3月份南方电网的西电送广东93.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31%;西电送广西15.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01%。

    1-3月份在电量进出口方面,广东送香港19.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6%;广东送澳门2.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4.81%;广东购香港11.3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95%;云南送越南3.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2.18%;广西送越南0.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55%。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3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1174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64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570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34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302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84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依次为宁夏、甘肃、吉林、陕西、青海、北京、辽宁、广西、山西、内蒙、天津、黑龙江、贵州、河北、四川。

    1-3月份,全国供电煤耗率为356克/千瓦时,比去年同期下降9克/千瓦时。全国发电厂用电率6.06%,其中水电0.57%,火电6.62%。线路损失率5.55%,比上年同期下降0.45个百分点。

六、电力建设情况

    1-3月份,全国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1312.82万千瓦。其中水电32.26万千瓦,火电1259.43万千瓦。

    1-3月份,全国电网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情况顺利。

备注:1、月报中发电量数据采用国家统计局数据;

      2、发电和用电统计口径不一致,存在统计误差。
 

中国将推进三代核电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工作

    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孙勤日前在上海称,中国要积极推进三代核电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工作,努力提高中国核电自主创新能力。

    孙勤指出,国家决定在利用已经掌握的第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建设一批二代改进型核电机组的同时,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三代核电技术,建设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二个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在自主建设和引进三代技术建设核电项目的同时,中国将充分依靠现有技术基础、工业基础、人才基础和研发平台,消化、吸收引进的三代核电技术,通过关键技术攻关和研发,实现再创新,研制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核电品牌,满足中国核电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孙勤在致辞中说,随着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能源问题日益显现。作为世界能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电以其清洁、高效、安全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世界核电的发展迎来了全面复苏的新时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和平利用核能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核电建设中,中国已成功地解决了不同核电技术和管理方式带来的困难和问题,在吸纳国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核电发展道路正在形成。2006年,中国在役核电厂继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发电量达548亿千瓦时,全年平均负荷因子达到88%,核电建设项目顺利进行,新项目的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如今,中国已经在核电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培养了一支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与管理人才队伍。

    孙勤介绍说,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我国把积极推进核电建设作为重要能源战略。制定了到2020年实现运行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千万瓦、在建容量1800万千瓦的宏伟目标。据悉,中国已把积极推进核电建设作为重要能源战略,制定了到二○二○年实现运行核电装机容量达到四千万千瓦、在建容量一千八百万千瓦的宏伟目标。与会人士认为,中国官方就三代核电技术相关问题组织广泛交流活动,对实现中国核电自主化发展、为中国及世界核电建设与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三代核电技术报告会在上海举办

    2007年4月23日,在第七届国际核电工业展览成功举办之际,国家原子能机构在上海召开了"三代核电技术报告会"。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孙勤出席报告会并致辞。

    报告会还邀请了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特别助理格雷厄姆·安德鲁出席并作特别发言。他就有关全球核能发展状况、远景和核能日渐复苏的缘由向与会者进行了介绍,并对目前进行核能建设的国家所遇到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成员国发展核能所作的工作做了分析和说明。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张华祝、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予及国家核安全局有关负责人和来自美国西屋公司、法国阿海法公司、韩国斗山公司、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建设集团公司、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国内外核电界同行,分别就世界核电技术发展趋势、AP1000和ERP核电机组的技术特点、三代核电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设想和三代核电设备国产化等问题作报告。国家原子能机构系统工程司副司长张福宝、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副总经理孙汉虹、国家核安全局核安全与辐射管理司副司长王俊分别主持了报告会。

    与会人士认为,在全球核电复苏、中国核电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组织国内外政府、企业、协会等核电界人士就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三代核电技术的相关问题广泛交流,对科学落实国家决策,进一步增进各界对三代核电技术的了解,实现我国核电自主化发展,为中国及世界核电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