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前召开的西北电网公司2007年重点科技项目启动会上,西北电网公司决定列出1000万元专项费用,用于750千伏电网设计、建设、运行等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为建设“外向型、送出型、规模型”坚强西北送端电网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建成投运以来,西北电网公司加强运行维护管理,实施科学规范管理,不断丰富和积累750千伏电网运行管理经验,实现了示范工程安全运行500多天的长记录。随着西北750千伏主干网规划建设的全面加快,750千伏示范工程电磁环境研究、带电作业、动态扰动特性以及GIS设备快速暂态过电压等问题逐步显现,西北主网与新疆联网可能带来的一系列技术问题,也必须在工程设计和建设前开展研究并获得关键技术数据,这些都成为保证750千伏示范工程安全稳定和后续750千伏电网建设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为适应西北750千伏主干网快速发展的需要,西北电网公司认真组织开展750千伏电网关键技术科技攻关,向国家电网公司积极申请项目并获得了大力支持。在年初召开的国家电网公司“两会”上,国家电网公司刘振亚总经理与西北电网公司董事长陈峰签署了专项重点科技项目合同。同时,西北电网公司决定拿出1000万元,重点开展10个科技项目的攻关研究。其中:750千伏线路带电作业实用化技术研究开发、750千伏线路变电站电磁环境实测分析与优化研究2个项目,已获国家电网公司立项;750千伏紧凑型线路关键技术研究、西北主网与新疆电网联网后电网安全稳定问题研究、励磁系统及调速系统实测参数在西北电网的应用研究、负荷模型参数深化研究及适应性分析4个项目,得到国家电网公司支持;西北电力市场综合仿真模拟系统研究开发、黄河上游梯级电站水电沙一体调度决策系统可行性研究、西北电网动态特性研究、750千伏 GIS设备中快速暂态过电压实测研究4个项目,西北电网公司已立项确定。这些项目的实施,必将对提高西北750千伏电网安全稳定水平,促进西北750千伏后续电网工程的安全、科学、经济、规范化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西北电网公司将进一步规范科技项目管理,与各参与单位精诚合作,快速启动,勤奋攻关,抓紧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今年重点科技项目任务,为加快建设“外向型、送出型、规模型”坚强西北送端电网共同努力。 3月21日,《直流集中控制中心技术经济方案》通过专家组评审。专家组认为,在国内率先形成的该技术经济方案,完成了对控制中心总体技术、主站端、天广直流系统改造、贵广一回、二回直流系统改造等方面的初步设计,对下一步中心建设奠定了基础。 直流系统的集中控制在国内尚无先例,其建设的难度也较交流区域控制中心更大。从2006年开始,负责该科技项目的南网超高压公司积极推进直流集中控制中心可行性研究项目,现已完成了国内外区域控制中心(区控站)的发展现状、主要技术要求和特点等10多项可行性研究,论证了在将南方电网的多回直流系统通过建立直流集中控制中心来进行集中控制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控制中心建成后将改变单一直流各自为政、独立运行的现状,不仅有力资源合理配置和提高自动化水平,同时也实现了多回直流之间的集中、协调控制。随着今年贵广二回直流的投运、2009年云广特高压直流的规划建设,至2010年,南方电网内将出现来至内网的四回超高压、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及来至外网三峡的一回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直流输电功率将高达15800兆瓦,西电东送举足轻重。五回直流输电线路的逆变站将都集中坐落在电力高速发展的广东省内,根据“十一五”广东电网规划中的中长期负荷预报表明,2010年直流容量将占到广东电网最高负荷水平中的20.9%,直流输电系统对南方电网、特别是广东电网在经济调度、安全运行和稳定控制方面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 超高压公司预计将分三步稳步推进该中心的建设: 第一阶段,今年底前一期将投入试运行。届时,将结束目前南方电网直流系统相对独立的局面,将已有的三条直流系统集中起来,实现统一运行管理。投产后直流运行维护的管理模式、人员值班模式等都将改变现状,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将最大限度实现集中控制模式下人员的优化配置,提高效率。该中心的建成也将为我国电力行业带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第二阶段,三至五年。建成后将结束直流仅能定功率、定电流运行的僵硬局面,在多回直流之间引入灵活的、高级辅助控制策略。这个阶段建设主要集中在高级控制策略的研究、控制策略的实现,采样信号和控制信号的传输等。该中心建成后从电力系统控制工程的角度来看,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第三阶段,预计需要五至十年时间。主要集中进行更高层次的交直流系统优化协调控制策略的研究和软硬件系统的研究。建成后直流区域控制将纳入到南方电网全局优化协调控制的大体系中去,实现基于整个电网的广域测量的交直流全局优化协调控制,全面提高整个南方电网的暂态、静态和中长期稳定性,以及整个系统抗击大事故的防御能力。全部建成后的直流控制中心将引领国内外最前沿的电力系统安全控制的发展方向。 内蒙古自治区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分析预测表明,2007年,内蒙古将结束连续三年严重缺电局面,电力供求形势逆转,预计全年电力富余约120万千瓦。 部门的资料显示:内蒙古电网今年预计新增负荷250万千瓦,全网最大用电负荷将达到1400万千瓦左右。 据中国企业报报道,近日获悉,五大发电集团承诺关停小火电机组总数将超过2226万千瓦。据悉,年度分解指标以及今年的关停方案已经上报国家发改委。今年年初,在签署《“十一五”期间关停小火电机组工作目标责任书》时,五大发电集团承诺共关停2000万千瓦小火电机组,占关停总数的四成。 部分大发电集团相关负责人日前明确表示,此前签署的关停小火电责任状不仅要坚定地实行,还要再主动增加关停总容量。华能集团相关人士表示,“十一五”期间,华能除完成与国家签订责任书所承诺的关停指标外,再关停小火电机组110.5万千瓦,关停总容量达到361.75万千瓦,共涉及78台小火电机组,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北等地。 而大唐集团的内部人士介绍说,大唐将关停数目从年初确定的401.15万千瓦提高到475.9万千瓦,共涉及74台小火电机组。目前已经关停了唐山电厂、安阳电厂和大桥电厂。今年将要关停的数量达到237.7万千瓦。 华电集团表示,到2010年末将关停78台484.5万千瓦小火电机组,同时建成8个项目11台总容量为550万千瓦的大型高效环保机组。去年底,随着邹县发电厂首台100万千瓦超临界火电机组正式投产,华电的总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目前为5004万千瓦。
此前国电集团承诺关停505.5万千瓦,中电投承诺关停小机组398.81万千瓦。中电投集团相关人士表示,目前集团也提高了关停力度,相关数据上报发改委等待批复,“这个数据接近400万千瓦”。 根据《国际能源展望2006》,预计2030年全世界的用电量将是2003年的两倍,其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OECD)国家将占全世界总增长量的29%,非OECD国家占71%。 美国能源部信息管理局发布了这一展望。据预测,世界用电量将从2003年的147810亿千瓦时,增加到2015年的216990亿千瓦时,到2030年将达到30116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2.7%。全世界发电装机容量将从2003年的37.1亿千瓦增加到2030年的63.49亿千瓦。 发展中国家用电需求激增 国际分析师认为,有关未来全球用电剧增中,发展中国家凸显的市场容量巨大,尤其以亚洲地区最为显著,其多数国家对外合作的力度较大且法规政策明确,作为专业投资机构应予着重对待。 展望显示,发展中国家也就是非OECD国家贡献较大,至2030年国家用电量的年均增长将达到3.9%。而从2003年至2030年,非OECD国家用电量的年均增长为3.9%,这其中,亚洲非OECD国家年均增长为4.7%,其它依次是中南美洲3.7%、中东3.0%、非洲2.9%。 2020年前,中国用电量和装机容量跃居世界第一。国际分析师指出,中国GDP的连续增长,在未来亦会呈现一个良好势头。目前电力建设尚不能够满足用量的快速攀升,投资需求甚大。 据展望判断,“十一五”期间,中国用电量年均增长约8.0%。至2010年全社会的用电量将达到3.6万亿千瓦时,至2020年将达5.6万亿千瓦时。按此发展计算,2015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4.5万亿千瓦时,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用电量最大的国家。 与此相伴随的是,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为8.18亿千瓦,到2020年,中国发电总装机容量预计达到11.86亿千瓦,中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国际分析师分析,对OECD国家而言,经济增长较慢,电力建设充分,设备效率的提高就可满足部分需求的增加,加上人口出生率下降,这必然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导致总用电量的增长相对较低。 据展望估算,OECD国家的用电量将从2003年的8.8万亿千瓦时,增加到2015年膌0.9万亿千瓦时,到2030年将达到13.2万亿千瓦时。而美国的电力需求将从2003年的3.7万亿千瓦时增加到2030年的5.6万亿千瓦时,其用电量将增加19500亿千瓦时。在此期间,预计商业用电年均增长22%,工业和居民用电的增长将分别为0.8%和1.5%。 在OECD国家中,亚洲的用电量的增长要高于欧洲的用电量的增长,预计年均增长1.3%。欧洲OECD国家的用电量,将从2003年的3.0万亿千瓦时增长到2030年的4.1万亿千瓦时。 数据统计,OECD国家用电量的60%是居民和商业用电,其他是工业用电。展望预计,到2030年,用电结构的变化不会超过2%,其用电增长量的一半将是来自家庭电子设备、办公设备和通信设备的普及和使用。 清洁能源是必然趋势 国际分析师表示,随着全球各国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加强,大力倡导使用能源清洁将是必然走势,这无疑将影响到发电领域中各种燃料使用的变化。而未来发电增长呈多元化趋势中各燃料比例,对投资者采取行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具有高效、运行灵活、投资少和建设时间短等优势,其发电占全世界发电燃料的比例,将从2003年的19%增加到2030年的22%。而2003-2030年间,气电装机容量将增加10.7亿千瓦,占全球发电装机容量的比例将从27%增加到33%。 煤电仍将在全世界发电中占主导地位。2003年至2030年,全世界煤电装机容量将从11.19亿千瓦增加到2030年的19.97亿千瓦,年均增长2.2%。而美国、中国、澳大利亚是煤炭资源大国,因此煤电装机容量的比例可达50%-80%。 核电发展呈现提升势头。展望预计,2003-203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从3.61亿千瓦增加到4.38亿千瓦。而非OECD国家核电装机容量,从2003-2015年将增加0.33亿千瓦,从2015-2030年将再增加0.42亿千瓦。这其中,中国、印度和俄罗斯核电装机容量增加最多。 2005年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超过25%的国家达16个。至2005年12月底,全世界有443个核电反应堆在运行,有24个核电反应堆在建设中。而展望预计,全世界核电发电量将从2003年的2.5万亿千瓦时,增加到2030年的3.3万亿千瓦时。 展望预测,水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有望提高。到2030年,联网的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比2003年增加5.53亿千瓦。这其中,大部分的增长来自亚洲非OECD国家的大型水电。中国是水电增加最多的国家,印度、老挝和越南都有开发水电的计划。
油电发电量将基本不变。展望指出,而因受高油价等因素影响,油电占全世界发电的比例将从2003年的10%降低到2030年的7.0%。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核燃料部主任李广长日前在成都表示,作为国内核燃料唯一供应商,中核集团有能力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为核电国产化提供保障。 李广长介绍说,中核集团为满足我国核电发展,已制定了核燃料事业发展规划并正在实施。“我们将继续为各核电用户提供质量优良的产品,确保安全供应,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李广长说。 据介绍,中核集团下属的建中核燃料元件公司,作为我国目前唯一的压水堆核燃料元件制造基地,目前已经掌握了世界最先进的核燃料元件制造技术,所生产的核燃料组件质量已达国际一流水平。
据建中核燃料元件公司总经理畅欣介绍,自1986年该公司建成我国第一条压水堆核电站燃料元件生产线以来,该公司已为我国所有运行的压水堆核电站提供了从300MW至1000MW的各种类型国产燃料组件,其所生产的3000多组燃料组件在反应堆内无一因制造原因破损,实现了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浙江省电力公司3月21日至22日召开基建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电网发展方式和建设管理模式的转变,大力推进基建标准化建设,实现浙江电网又好又快地发展。 浙江省电力公司2006年在工程建设、基建安全、工程质量、同业对标、造价控制、电网建设前期工作、集约管理和改善电网建设外部环境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年共完成电网建设工程投资128亿元,被国网公司列为电网建设专业管理标杆单位。 浙江省电力公司指出,要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从浙江电网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一要以工程策划为主线,实现项目管理体系标准化;二要以现场管理为重点,实现安全控制体系标准化;三要以精品工程为目标,实现质量保证体系标准化;四要以过程管理为抓手,实现基建流程管理体系标准化;五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深化造价控制管理体系标准化。同时要以理念创新为指导,以管理创新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两型一化”为载体,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 按照计划,2007年浙江省电力公司将完成电网建设投资113亿元,计划投产500千伏变电容量375万千伏安、线路304公里,计划投产220千伏变电容量558万千伏安、线路981公里,计划投产110千伏变电容量438万千伏安、线路1121公里,同时还将开工一批输变电工程,完成台东输变电工程等一批工程的项目核准工作。 浙江省电力公司要求,在今年的基建工作中,要深入开展爱心活动,扎实推进平安工程,全面、全过程、全方位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要着力做好电网规划与其他规划的衔接配套;要按照超前规划、超前储备、超前核准、超前设计、超前招标、超前进场的原则,尽可能加快电网建设实施步伐;要树立精品意识,实施全过程管理,全面提升工程质量;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对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在同业对标工作中继续走在国网公司前列;要在完善政府主导机制、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实施SG186工程、降低电网工程造价、建设新的物资管理体制和提高基建队伍素质、构筑防腐倡廉体系上实现突破创新;要强化执行,做好特高压建设,推进集中招投标,全面推广典型设计,积极开展“两型一化”变电站建设,加快基建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要以人为本,全面建设高素质的基建工作队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