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最大的水电站三峡电站投产3年多来运行稳定。至3月11日,三峡电站累计发电达到 三峡电站按左岸、右岸分期建设,计划安装26台70万千瓦水电机组,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2003年7月10日,三峡左岸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到2005年9月16日,左岸14台全部提前一年投产,从而比原计划增发电量380亿千瓦时。 三峡电厂厂长马振波对记者说,三峡左岸电站投产以来,经过了围堰发电期和去年156米蓄水的考验,实施了机组稳定性和相对效率等多项试验,并在2006年10月29日实现了左岸980万千瓦的满负荷运行,从过程看,三峡电站运行情况安全可靠。
他介绍说,三峡右岸电站目前已进入安装高峰,预计今年将投产4台。针对右岸电站投产和水位继续抬高的形势,三峡电厂正编制相关预案和试验方案,以便掌握新机组的运行规律。 2006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有关部门、有关省区以及电力企业的共同努力,全国电力工业发展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供需形势进一步缓解,但仍存在区域性、季节性的供应紧张,节能降耗取得积极进展,为促进经济社会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运行情况 (一)电力建设。截止2006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2200万千瓦,同比增长20.3%。其中,水电达到12857万千瓦,约占总容量20.7%,同比增长9.5%;火电达到48405万千瓦,约占总容量77.8%,增长23.7%;水、火电占总容量的比例分别下降了2.03和上升了2.15个百分点。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达到28.15万公里,增长10.4%,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达到98131万千伏安,增长15.7%。 首批国产超超临界百万千瓦机组相继投运,标志着我国电力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制造能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电网建设方面,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和云南至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已分别举行奠基仪式,标志着交、直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建设已拉开帷幕。全国基建新增投运的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3.51万公里,基建新增投运的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15531万千伏安。 (二)电力生产。全国发电量达到283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其中,水电发电量4167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14.7%,增长5.1%;火电发电量23573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83.2%,增长15.3%;核电发电量543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1.9%,增长2.4%。 2006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为5221小时,同比降低203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3434小时,降低230小时;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5633小时,降低233小时;核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7774小时,增加19小时。 (三)电力消费。全社会用电量达到282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增幅比2005年上升0.4 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为832亿千瓦时,增长9.9%;第二产业用电量为21354亿千瓦时,增长14.3%,其中轻、重工业用电量分别为4133亿千瓦时和17021亿千瓦时,增长11.9%和15.4%,轻、重工业增幅比2005年分别上升1.87和下降0.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用电量为2822亿千瓦时,增长11.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为3240亿千瓦时,增长14.7%。 (四)节能降耗。2006年,全国加快电源结构调整,优化节能环保经济调度,陆续关停凝汽式燃煤小机组和老小燃油机组,加大科学、精细和对标管理实施力度,电力行业节能降耗取得持续进展。2006年全国供电煤耗为366克/千瓦时,比2005年降低4克/千瓦时;电网输电线路损失率比去年减少0.1个百分点,降为7.08%。 (五)经营状况。电力行业完成销售收入20808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利润1446亿元,增长4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8752亿元,增长20%,实现利润1211亿元,增长43%。 二、运行特点 (一)发用电量增长前抑后扬,增幅超过年初预计水平。年初,有关方面大多预计全国发用电量增长11%左右。但从实际运行看,自4月份开始当月增幅逐月升高,8月份当月达到了22%,全年发电量累计完成2.8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全社会用电量为2.82万亿千瓦时,增长14%。超出年初预计2-3个百分点。全国绝大部分省级电网的最高用电负荷和日最大用电量均创出历史新高。 (二)电力供需形势较去年有所缓和,但仍存在区域性、时段性电力紧张。虽然用电增幅保持较高水平,但由于新增发输电能力较多,今年电力供需形势总体比前三年有所缓和。主要表现在:一是电力缺口大幅减少。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大电力缺口约为1300万千瓦,比上年减少了近一半。二是拉电条次大幅下降。全年国网系统发生拉闸限电15382条次,下降96.6%,南网系统拉闸限电5950条次,下降85.2%。 与此同时,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季节性、时段性的电力紧张。迎峰度夏期间,尽管加大了有序用电的力度,但仍有10多个省级电网仍出现了拉闸限电,其中重庆、四川、湖北、广东、辽宁、云南以及西藏七省市区较为严重,其它省区多为高峰时段的临时限电。 (三)气温、来水、台风等不确定因素对迎峰度夏形势影响比较突出。8月份以前,全国暑期气温较常年偏低、降雨偏多,空调开启率不高,电力供应形势比较平缓。进入8月份,华中、华东、南方大部分省区高温闷热,空调和抗旱两项用电负荷大幅增加,尤其是空调负荷增加带来的影响更为突出,从而导致8月份当月发用电增幅创两年多来的新高。今年夏季,除华南、湖南和福建的部分河流前期出现一些汛情外,全国主要江河流域汛期无汛。特别是7月份以后,长江、黄河、松花江等来水迅速减退,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汛期枯水现象。川渝地区更是遭遇了50年一遇的高温和100年一遇的干旱,两种极端天气的重叠使得水电出力减少20%和电力需求增加50%,进而造成电力供需关系严重失衡。此外,今年从5月中旬到9月中旬,我国先后共有7次强台风、台风和热带风暴登陆,呈现登陆早、频率高、破坏力强的特点,尽管有关省区和部门制定了应急预案,但由于来势过猛,输配电设施仍遭受到严重破坏,电力供应短期内也受到较大影响。 (四)全社会保障夏季高峰用电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主要体现在:一是事前各有关方面都认真预测夏季电力供需走势及缺口情况,确保有的放矢,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二是有关方面从大局出发,强化煤电油运和安全、水利等相关方面的统筹考虑,集中研究和安排工作方案,确保工作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三是在执行中,完善沟通机制,加强对面上情况的实时把握,重点应对好突发情况,减少损失和影响;四是全力确保居民生活等重点单位的用电,对一般用户按照宏观调控的要求强化有保有限,增强电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保障和支撑。 (五)安全生产形势比较稳定。电力企业加强发输电设备运行维护,积极做好检查和事故抢修工作,保持设备健康运行,为多发多供创造了良好条件。迎峰度夏期间,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发生电网事故9起,比上年同期减少2起,下降18%;发生设备事故16起,比上年同期减少10起,下降38%。南网公司发生事故49起,同比下降25起;五大发电公司共发生机组非计划停运190台次,下降19%。除台风影响外,全国基本没有发生大面积、长时间的停电事故。 三、2007年趋势预测
全国电力供需紧张进一步缓解,六大区域电网总体均基本平衡,个别区域和部分省区市电网电量出现富余。但由于需求依然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及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时段性、季节性矛盾仍然存在。分地区看,华北区域、山东和蒙西电力电量平衡有余,山西、唐山地区高峰略微紧张。东北区域,辽宁由于新增机组较多,供应紧张的局面逐步好转,年底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吉林供需基本平衡,黑龙江电量富余。华东区域,江苏、安徽电量有富余,福建受来水影响有不确定性,上海、浙江电网高峰偏紧。华中区域,河南、江西略有富余,鄂西受电网约束和水情影响,有一定缺口,川渝、湖南受天气和燃料影响较大。南方区域的云南、广东供需偏紧,尤其是枯水期,通过省间互济可以较为有效缓解。西北区域,陕西、新疆供需基本平衡,甘肃、青海、宁夏平衡略余。 记者从南方电网公司获悉,它将在2007年完成售电量4392亿千瓦时,增长10.6%;西电东送电量785亿千瓦时,增长15.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65亿元。
据统计,去年南方电网公司完成售电量3973亿千瓦时,西电东送电量678亿千瓦时,主营业务收入222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1亿元,其中电网建设投资373亿元,投产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6325公里,变电容量2655万千伏安。南方电网公司2007年主要工作目标已经确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9亿元,其中电网建设投资413亿元。
在今天,人类获取能源的方式仍然主要来源于古生物化石——石油和煤。利用海洋的波浪和潮汐发电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看起来仍是一件遥远的事。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寻找替代能源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海洋能源逐渐引起关注,有可能与风能以及太阳能一起成为未来人类获取能源的主要途径。 发电机与“海巨人” 在苏格兰西海岸边的伊斯雷岛上,理科教师雷?胡斯怀特像往常一样打开教室的灯。此时,供给学校照明设备的电源并不是从英国本土的发电厂来,而是来自广袤的大西洋,通过海底电缆供给伊斯雷岛周边地区的家庭和学校等单位。目前,伊斯雷岛的家庭用电已经基本能够自给。 距离学校仅仅几公里的地方,大海起伏的波浪正在拍打着发电设备里的空气,被压缩的空气推动了涡轮转动,从而产生电能。“由波浪推动发电机涡轮转动的声音,听起来就像传说中的海巨人在呼吸。”胡斯怀特说,“在我看来,在海洋、河流和风里人类拥有取之不尽的能量,再去追求核能和天然气那些能源是很愚蠢的。” 苏格兰伊斯雷岛上的潮汐发电机从2000年起开始使用,至今已经安全运转到了第八个年头。无独有偶,在葡萄牙,科学家们也在研究利用一种蛇形的管子来将海浪的能量转化为电能。驻夏威夷的美国海军则在研究利用漂浮在海面上的浮标发电,来补充军舰上的电力。 逐渐受到重视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太平洋天然气电力公司上个月获得了研发使用海洋能源的许可。利用海洋能源的优势在于取材范围广和无污染,劣势则在于成本高、技术上没有充分保证。这家位于旧金山的电力公司发言人称,他们有信心研发出能够普及到供给上万家用户电能的潮汐发电技术。“无污染和取之不尽,这是海洋能源最大的魅力。” 太平洋天然气电力公司只是全球范围内公开研发利用海洋能源的组织之一。在最近3年内,能源紧张、油价上涨和温室效应加速了新能源研发利用的脚步。仅在美国,就有60多家来自全美各地的企业向政府提交利用与水有关的能源的议案。 美国加州能源委员会认为,加州拥有大约1770公里的海岸线,如果海洋能源得到开发,足够供给1.3万户居民的日常用电。 多种利用方法 在美国,科学家们将海洋能源统归为水能,事实上利用海洋能源的方法很多,有些与水力发电的方法有很大不同。潮汐发电的原理来自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是相对有规律和容易利用的。但利用波浪发电则相对不那么容易预测,但总的来讲比潮汐发电更加广泛和有效。
尽管海洋能源并不造成污染,环境保护主义者们仍然存在担忧。关于一旦广泛建造各种发电设施后对海洋生态、海岸线景观和航运、以及渔业的影响,大部分环保主义者仍然心存疑虑。 3月6日,浙江省水电开发管理中心召开浙江省农村水电及电气化统计工作会议,截至2006年末,全省小水电装机容量达303.38万千瓦。
浙江水电资源丰富,可开发水电装机约800万千瓦,其中小水电400千瓦,“十五”期间浙江小水电迅速发展,到“十五”期末,浙江小水电装机容量约280万千瓦。2006年全省完成新增小水电装机24.78万千瓦,完成老电站更新改造6.5万千瓦,年末小水电装机容量达303.38万千瓦,全年共发电68.02亿千瓦时。继2004年水利部命名景宁县为“中国农村水电之乡”后,经过专家评审团的实地考察评估,去年水利部又正式批准丽水市为“中国水电第一市”,文成县、泰顺县为“中国农村水电之乡”。 泉州市委市政府日前通过了《泉州市“十一五”电力发展建设专项规划》报告。“十一五”期间,泉州市电网建设投资将超过100亿元资金,五年再造一个泉州电网,实现泉州电网500千伏的双环网。 “十一五”开局之年的2006年,泉州市社会用电量为218.06亿千瓦时仍?4.79%,约占福建省1/4强,泉州电业局斥资近12亿元,新建220千伏变电站12座、110千伏变电站11座、500千伏变电站1座。 进入2007年,泉州仅新建(开工)的220千伏变电站就有新塘、江南、西湖(龙深)、金锁、贵峰、梅岭、凤阳、安溪后溪、陈埭、洛江等11座,总投资10.5亿元,主变容量370万千伏安;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总投资4.28亿元,主变容量91万千伏安,全力打造泉州坚强电网。 泉州“十一五”期间预计用电量、负荷的年均增长率为14.89%和15.02%,至2010年泉州用电量将达到380.2亿千瓦时,最高负荷为610.3万千瓦,对电网建设,电力健康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的要求。为此,“十一五”期间,泉州电业局将斥资超过100亿元,新建泉州北(已开工)、石狮、惠安变电站500千伏变电站3座、220千伏变电站21座,扩建2座,110千伏变电站100座,扩建30座,新增总变电容量达1965.4万千伏安;新建500千伏线路470公里、220千伏线路1169.6公里,新改建110千伏线路2036公里。 言电改,必言国家电网。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将着重点放在了农电发展之上,他说,国家电网公司始终把发展农电、服务“三农”和新农村建设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来抓。 农电改革,常被外界忽略,但却是电力改革的难点问题之一,在《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深化农电改革与输配分开一起,被列为十一五期间重点探索的问题。而这两点何时实施、如何实施,都将深刻影响国家电网公司的未来。 国家电网公司伴电力改革而生,而未来命运也将随着电改的节奏而波动。在前路未明的情况下,国家电网公司一直试图主动选择自己的未来。 特高压铺路 作为央企领导,刘振亚被分在了山西代表团,而山西,正在特高压工程的起点。 尽管特高压争议之声尚存,但在晋东南大地上,国家电网公司的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这条从晋东南,过南阳,至荆门的特高压线路是我国第一条1000千伏交流线路。它将联系华北电网和华中电网,而华中电网正是全国电网的中心。工程建成以后,将改变中国电网的格局。 特高压战略肇始于2004年,那时,国家电网公司刚刚完成了新老交替。原为副总经理的刘振亚接替赵希正,出任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职务。 国家电网公司的特高压战略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准备投资4060亿元,用15年时间将分散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的电网联成一片,从而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当然,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新国家电网,也将助力国家电网公司成为真正意义上巨无霸。 其实在特高压电网的规划中,淮南至上海的特高压线路也是方案之一。上海由于土地、煤炭瓶颈,电力装机再发展的空间已经所剩无几,而从煤炭储量丰富的淮南建设坑口电厂输电至上海,将极大优化华东地区的资源配置。 但为何国家电网公司最终未选择这条线路首先建设?有业内专家明确指出,国网之所以最终选择晋东南至荆门的线路,是因为这条线路跨越了华北和华中电网,实质上打破了以往形成的区域电网,瓦解了区域电网之间的连接,随之而来,区域电网公司也将由此重归一张网的管辖,巩固了国家电网的垄断地位。 在整个电力改革的思路中,对于国家电网公司的未来定位直到如今,仍不明晰。 主张区域电力市场的人士认为,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要以建设区域电力市场为依托,显然,如若华东、华北等全国各大区的区域电网市场完全形成,国家电网公司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旁观者。 而特高压电网一旦建成,区域电力市场将在实质上让位于全国电力市场,而国家电网公司将是这个市场中,独一无二的主导者。 一强三优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完成售电量170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2%;实现销售收入8529亿元,利税80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67%、36%。 尽管业内有多种声音,但从数字来看,目前的国家电网,不论在资产规模还是经济效益上均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国家电网公司的一位人士称,“起码证明我们在努力。” 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成立于2002年底的国家电网公司,从2004年到2006年,售电量由11200亿千瓦时增加到17097亿千瓦时,增长53%;主营业务收入由4830亿元增加到8529亿元,增长77%;利润由60亿元增加到269.2亿元,增长了3.5倍;净资产收益率由0.57%提高到3.8%,增长了5.7倍;资产负债率由62.23%下降到60.43%,不良资产率持续下降,资产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在国资委的考核中,国家电网公司连续两年被评为A级,在《财富》杂志世界企业500强中的排名连年攀升。 国家电网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建立“一强三优”现代公司。 “一强三优”指的是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 而在国网系统内部,从上至下掀起的企业“对标管理”也对国网的竞争力影响深远。所谓“对标管理”,就是选择优秀的企业、部门作为参照目标,在利润率、事故率、资产运行方面达到或超过优秀企业的水平。比如山东电力公司就选择澳大利亚电网作为参照目标,在各项指标上与其看齐。 “攘外安内” 去年,国家电网公司曾计划与美国凯雷集团组成财团,斥资25亿-30亿美元竞购菲律宾国家电网公司未来25年的经营权。 但后来这项并购无疾而终。据了解,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和对菲律宾电网赢利能力缺乏足够把握,是国家电网及其合作伙伴撤购的主要原因。而当前国家电网正在国内进行大规模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与跨国竞购冲突。 与其他企业“走出去”,谋求全球定价权的背景不同的是,国家电网目前正处于全力打造“国家坚强电网”的关键时期,特高压建设几乎成了其压倒一切的重中之重。更重要的是,其巨大的电网投资计划使资金需求呈天文数字增长。 此外,影响国家电网未来的,除了电力市场的建设路径、电网建设规模等问题,输配分开和农电改革等关键问题也好似迟早会发力的“紧箍咒”,是国家电网公司难以逃避的问题。 农电改革的深化,是农网改造完成之后产生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其中的产权归属、债务分配以及人员管理都将左右着国家电网公司的未来。 而输配分开,意味着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的输电网和配电网要进行拆分,最终可能会拆分两大电网公司分别成立输电公司和配电公司。
尽管目前看来,在十一五期间进行输配分开难以成行,但却要明确开展关于输配分开的各项研究,这也意味着,输配分开问题是国家电网无法回避的问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