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将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其中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建设5个百万千瓦风电基地。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提出要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能源输出基地的战略目标,并着手制定一系列措施,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利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改变过度依赖传统能源的状况。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还要求各地加快生物质能利用、牧区离网风电和风光互补发电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今后还将推进大型风电设备制造技术,建设2个风电设备制造基地。每年安排小型风光互补设备2万台,同时组织建设一批生物质能技术、生活垃圾和秸秆发电、太阳能利用等新能源示范项目。
另据了解,目前内蒙古已经开始研究拟定《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可再生能源法〉办法》,通过制定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定额和限额指标以及配套的管理措施,为节能执法监督和节能技术准入提供依据。 2006年我国重大技术装备新产品大量涌现,而且清洁、高效设备发展较快,为其他行业的节能、减排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这是记者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今天上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得到的消息。 在电力设备方面,10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三峡右岸70万千瓦水电机组、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等重大产品的研制实现了重大突破,重大新产品的商品化生产速度大大加快。 其他设备方面,4万立方米/小时及以上空分设备已生产多台,成功应用并已出口;7000米、9000米石油钻机已有多台出口;一重与鞍钢联合,成功生产大型冷、热连轧机,并已向其他钢铁企业推广,结束了我国大型连轧机不能自主生产的历史;27立方米的电铲研制成功,为大型露天矿的建设提供了利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CS系统在60万千瓦火电机组成功应用,结束了国产自控系统在国家大型工程中由国外企业垄断的历史。 此外,在节能、减排方面,研制了一批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大型石化设备、大型煤化工设备、大型冶金设备等节能、减排、高效设备。2006年新研制完成并投产的国产超超临界100万千瓦机组,热效率达到45%以上,煤耗285.6克/千瓦时,比全国平均煤耗370克/千瓦时低84.4克,是目前国内效率最高的燃煤发电机组,居世界领先水平。9F级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其热效率更高达55%。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电池等清洁能源装备的研制和生产,都取得重要进展。陕西鼓风机厂、中信重机厂等开发的高炉炉顶能量回收装置和水泥厂余热发电装置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为相关工业部门的节能减排做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从机械行业2006年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还获悉,2006年我国机械工业总产值突破5万亿元大关,达到54717.77亿元,同比增长30.06%;工业增加值14370.83亿元,同比增长32.12%。全行业连续四年以超过20%以上的速度快速平稳发展。 据统计,机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52984.69亿元,同比增长29.57%;产品销售率97.63%,产销衔接良好。在统计的95种主要产品中,84种产量超过上年,占88.42%,其中以两位数增长的65种,占68.42%。 2006年我国发电设备产量1.1亿千瓦,比2005年创造的9200万千瓦的历史最高纪录又增加了1800万千瓦。汽车产量728万辆,比上年增长27.6%,已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轿车产量387万辆,增长39.7%;2006年新增汽车产量157万辆,其中轿车110万辆。金属切削机床,按销售额计仅次于日本、德国,居世界第三位。在其他重要机械产品中,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的还有大中型拖拉机、铲土运输机械、数码相机、复印机械、塑料加工机械、起重设备、工业锅炉、变压器、电动工具、金属集装箱、摩托车等。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预测,2007年我国机械工业仍有望继续平稳较快地发展,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外贸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将可以实现20%左右的增长。 美国首座海上浮力风力发电站将由BWW公司在特拉华州的近海上兴建,该电站的兴建,使BWW公司成为特拉华州米尔斯伯勒NRG能源公司的强大竞争对手。NRG能源公司在当地建有印第安河火力发电站。 美国首座计划建设中的海上风力发电站,发电能力为500兆瓦,1日可满足50万户家庭的电力需求。该电站将建在距海岸20千米的海上,将安装200套涡轮设备,工程预计2012年完工。届时该电站将成为世界第2大海上风力发电站。目前全球有17座海上风力发电站,其中大部分建在欧洲。 BWW公司经理表示,该风力发电站之所以选在特拉华州的近海上兴建,是因为这里风力大,海水也浅。 风力发电的支持者强调,风力发电不会产生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且利用的是免费的风力资源。不过,环境保护人士也指出,该风力发电站的建设计划缺少对建设费、可靠性以及对鸟类、鱼类等海洋生物和环境影响的说明。 去年,拥有海上风力发电站,风力发电量居世界第5位的丹麦发表报告指出,海上风力发电站的选址调查是非常重要的,在充分考虑建设海上风力发电站有可能对野鸟和海洋生物所带来的影响后,海上风力发电站应该继续建设。 目前,美国的风力发电量排在德国、西班牙之后,居世界第3位。 重庆市科委近日透露,重庆市将于7月启动“风力发电装备”重大科技专项,以攻克风力发电技术难题,力争4年内生产出1.5至2.5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 与欧洲抢占市场 “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风力发电是最经济、最容易实现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的发电方式。”市科委风力发电项目负责人蒲骥说,风力发电已成为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一大方向。 “但目前,国内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尚未形成成套技术,产品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目前,我国国产风力发电机组市场占有率仅为22.5%。”蒲骥表示,我国风电产业总体水平较落后,重庆启动“风力发电装备”重大科技专项,有助于争夺被欧洲占领的部分现有市场。 形成百亿产业链 “目前,许多省市都在攻克技术难题以争抢市场。”蒲骥说,未来5年,国家将投资500亿元建设50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风力发电厂。重庆若能拿到其中10%的份额,加上相关零部件的生产,可在5至10年内形成每年100亿元的产业链,包括机电、仪表等在内的市属企业也将从中受益。 据介绍,重庆在机械制造、材料领域有相当好的基础。去年出炉的重庆风能资源评价报告表明,重庆风能总储量2250万千瓦,巫山、秀山、黔江、巫溪等9个区县的风能都很丰富,加上国内市场,将形成重庆今后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蒲骥称:市科委计划用4年时间投入700余万元,以重庆船舶工业公司为龙头,引进德国技术,采用吸收消化和再创新的研究方法,以整机设计制造为主线,形成国内领先的风电机组系统设计能力。
预计到2010年,重庆将研制出1.5—2.5兆瓦的变速恒频风电机组,使重庆整机国产化率达到70%,且整机价格低于国外进口同类产品20%以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说,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已具备生产30万千瓦及60万千瓦发电机组的能力,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百万千瓦级机组也已实现部分国产化。 初步统计显示,2006年,全国发电设备生产共完成1.1亿千瓦,同比增长27%。其中,火电机组9568.78万千瓦,增长25%。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25亿元,增长24%。 2006年我国生产的火电机组中,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76%。其中,60万千瓦级及以上机组占48.3%。 报告分析认为,受电力需求影响,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一直保持较高增速。今后我国将继续引进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掌握高参数、大容量机组的设计制造能力,为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上大压小和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06年,我国电力工业新增装机约1亿千瓦,电力总装机达到6.22亿千瓦,位居世界第二。我国电力供应结束了持续数年的紧张,供需基本平衡。根据电力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我国电力装机将达到8.4亿千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