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东海大桥风电项目的招标已经顺利结束,预计将于2009年建成投产,届时年发电量将达到2.6亿度左右。 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位于上海市临港新城至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两侧1000米以外沿线,全部位于上海市境内。预计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单机容量不低于2000千瓦。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所长李健英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由上海市发改委组织招标的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项目已经完成,以中电国际、中国大唐、中广核、上海绿色能源组成的投标联合体,以本土化方案可实施性最好、施工、运营、电价合理等因素得到认可,最终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一举中标。 “东海大桥附近海域有利风力发电的年有效风时约为8000小时,一般投资回报期大约是8年左右。”李健英说。 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建设,标志着我国风电开发领域从陆上扩展到近海。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李俊峰表示,海上风电场的优点在于不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海面上更丰富的风能资源,使风电机组单机容量达到更大,年利用小时数更高,发展海上风电成为我国绿色能源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与陆上风电场相比,海上风电场建设的技术要求更高,前期投资也更高。“海上风电场的投资是陆上的2倍左右。”李健英说,不过,海上风速高,很少有静风期,可以有效利用风电机组发电容量,一般估计海上风速比平原高20%,发电量要增加30%以上。 我国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初步估算为10亿千瓦,其中,海上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约7.5亿千瓦。特别我国海岸线约为1800千米,岛屿6000多个,因此拥有非常丰富的风能资源。 李俊峰透露:“目前,我国已经基本掌握了单机容量750千瓦以下大型风力发电设备的制造技术,2005年自主研发的直驱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研制的1200千瓦风电机组也已经投入试运行,1500千瓦和2000千瓦级风电机组正进入研制阶段。” (证券之星)9日启动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将能源作为重点领域,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组织实施"大功率风电机组研制与示范"项目,研制2兆瓦至3兆瓦风电机组,组建近海试验风电场。 这一项目还提出,要攻克2兆瓦以下风电机组产业化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形成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检测认证体系。 除风电项目外,支撑计划还决定在能源领域组织实施"800/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技术与装备"项目,以突破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电技术和800千伏直流特高压技术。
据科技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支撑计划的实施,我国将争取在"十一五"期间突破一批工业、建筑和交通等重点耗能领域的节能关键共性技术;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气化、液化、先进发电及污染控制技术的工业化应用;突破可再生能源利用关键技术,实现可再生能源技术和装备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利用;攻克生物质发电和制取液体燃料技术。 13日,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在武汉成功投运,标志着中国特高压设备国产化制造技术创新迈出了重要步代。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陆启洲在投运仪式上说,特高压交流输电试验示范工程是国家"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将为示范工程建设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据介绍,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2006年10月开始建设,所用关键设备绝大部分由国内重点制造企业承担研制,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也饱含技术创新的成果。 加拿大风能协会的一项最新报告显示,2006年加风力发电能力增长近一倍,达到1460兆瓦,使加成为全球第十二大风力发电国。截至2006年底,全球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4223兆瓦,足以满足全球2.25亿家庭的电力需求。
发展包括风力发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对于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有着重要意义。据推测,在加拿大,每1000兆瓦的风电装机量将每年减少12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加联邦和省政府正力争使加风电装机容量到2015年至少达到10000兆瓦。2005年,风力发电产业为加经济贡献了7.36亿加元的产值,雇员1200人。 近日,海南电网公司总经理李强宣布,海南省最后一块没有纳入大电网管理的41个垦区农场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启动,首批5个农场接管试点工作将于5月底完成,全部接管工作将于年底前完成。 据介绍,2007年,海南电网公司将同时投入2.5亿元,用于全面完成国家发改委下达的农网完善工程建设与改造任务。计划配套新建和改造35千伏输变电工程6项,35千伏线路75公里,容量3.15万千伏安;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800公里,新增和更换配电变压器700台,新建和改造低压线路1000公里,改造农场用户71491户。 同网同价农民实惠多 近年来,海南电网为废除城乡用电差异,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行电价、管理和服务“三统一”。全省农村电网建设明显加强,2006年用电量比2000年增长6.77倍,农村平均电价每千瓦时从1.28元降至0.6元,6年来累计减轻农民负担12.72亿元。 三亚市天涯镇布山上村四面环山,输电不便,1998年前村里平均到户电价1.284元,最高达3.5元,远高于城镇居民用电的价格,农民意见较大。“现在,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农村用电‘户口’和城市用电‘户口’了,都是一个价。”村民罗国荣告诉记者,“海南近年来推行城乡供电管理一体化后,电费从原来的每度1.2元降到了0.6元,自家每个月可以省40元—50元钱。” 海南电网公司天涯供电所提供的统计显示,布山上村2005年10月用电594千瓦时,2006年10月上升到了1077千瓦时,增长81%。 据了解,通过1998年到2004年的5年大规模农网改造,农村电网坚强起来,海南农村的供电可靠性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2005年,海南已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的省份。同网同价在降低农民用电负担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近6年,海南全省2600多个村庄600多万农民累计减轻用电负担达12.72亿元。 让农村用上“舒心电” 要全面消除城乡用电“户口差异”,不但要让农民用上“低价电”,还要用上“舒心电”。 海口市演丰镇星辉村是一个滨海渔村,2001年前曾因供电无保障,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全都用不了,近1/4的村民不愿在村里居住。如今人们在那里发现,椰影掩映下的农户已家家用上了电冰箱,外迁的村民也都回来定居了,原因正是因为这里的电路已经变得畅通无阻。 自1998年以来,海南电网累计投入农网建设改造资金21.73亿元,其中2006年投入建设、改造资金12.5亿元,超出了前8年的总和,为历史之最。同时,撤消乡镇电管站266个,组建乡镇供电所103个,最终形成了全省“一张网”运营,农电直管到县、农村直供到户的新格局;累计解决了337个无电行政村通电问题,使村村通电率由原来的87%提高至100%,到2006年11月8日,国家级贫困县——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内最偏远的高峰村也实现了通电。
据了解,按照海南电网确定的建设具有海南特色的新农电,城乡供电管理一体化、城乡电网建设现代化、农村三为服务精细化的‘一新三化’的农电发展新思路,到国家发改委下达的农网完善工程建设与改造任务之时,海南省将告别农村用电“户口”和城市用电“户口”问题,成为全面实现城乡供电管理一体化的省份。 据国外媒体报道,国有的俄罗斯骨干企业RAOUES董事会已经明确宣布2008年向中国输电建设项目。一期工程UES将向中国国电公司每年提供36-45亿千瓦时电力,自2012年起增长至200亿千瓦时以上,最后一期工程完成后达到每年600亿千瓦时。 据BP世界能源统计展望,中国总发电量从10年前的1万亿千瓦时增长到2005年的2.5万亿千瓦时左右。
俄罗斯总发电量从10年前的0.86万亿千瓦时增加到2005年的0.95万亿千瓦时。UES称,该工程将在东西伯利亚和俄罗斯远东建设新的燃媒电厂。该公司称此项发展能刺激该地区经济发展,每年为国家带来10亿美元以上税收。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电力工业“上大压小”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中电投集团公司总经理王炳华介绍了上大压小节能减排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并郑重承诺,“十一五”期间,中电投集团共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82台,容量398.81万千瓦,其中1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20台,容?19.5万千瓦,彻底关停19个电厂。 王炳华在发言中表示,“上大压小、节能减排”以及改进发电调度方式是电力工业提升产业层级、降低能源消耗的必由之路,中电投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的若干意见》要求,重点推进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因地制宜,突破重点,推进产业升级。二是做好资产处置,落实相关政策,确保队伍稳定。三是加强生产管理,确保发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据悉,中电投集团成立之初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仅为10.65万千瓦,运龄超过20年以上的机组占运行容量的一半,共拥有10万千瓦及以下小火电机组173台,装机容量1012.03万千瓦,涉及44家发电企业,员工37579人。按照“积极稳妥、确保稳定、一厂一策”的基本思路,到2006年,中电投集团已经停运小火电机组14台,容量44.8万千瓦,其中有6个电厂的所有机组停运。 另外,中电投集团还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有关要求,提出到“十一五”末期,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30%,供电煤耗下降27克/千瓦时,二氧化硫排放削减35%等目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