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8日,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就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项目签署了总额为200亿元人民币的借款合同。这是双方继长江三峡工程之后又一次长期合作,将有力推动三峡总公司加快金沙江水电开发步伐。
开行与三峡总公司的战略性合作始于1994年三峡工程动工之初。当时三峡总公司正组织三峡一期工程建设,开行向其提供了300亿元长期贷款,使工程得以顺利启动。此后开行还为三峡总公司提供债券承销和财务顾问服务,为三峡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融资支持。 由福建省政府批准的《福建省“十一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已在今年正式出台实施。在电网建设方面,按照电网与电源和负荷发展相协调的原则,进一步加强电网建设, 重点建设十大电网工程,扩大电网规模,优化电网结构,把福建电网建成与电源协调发展、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运行灵活、标准统一、经济高效的现代化坚强电网。 “十五”期间,福建加强能源设施建设,电源电网建设加快。2005年全省电力装机容量达1762万千瓦,新增719万千瓦。电网建设步伐加快,实现了与华东联网,全省已初步形成以500千伏电网为主骨架,高、中、低压电网覆盖全省城乡的电力供应体系。但能源资源瓶颈制约十分突出,能源结构不尽合理,电网建设滞后,网架较为薄弱,不同程度地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 “十一五”是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央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和其它台商投资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为福建能源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电源建设方面,建设燃气电厂,加快发展核电,鼓励开发风电,发展垃圾焚烧发电,优化发展煤电。“十一五”实现核电建设“保一争二”的目标,即确保开工建设一个核电站、争取国家支持开工建设第二个核电站,"十二五"建成投产,同时做好其它核电厂址的规划和保护等前期工作。“十一五”开工建设仙游抽水蓄能电站。至2010年全省电源装机容量达3200万千瓦。
电网建设方面,根据大型电源输出需要和加强受端骨干网的要求,加快全省500千伏大环网和220千伏输变电系统建设,继续改造完善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促进发、输、配电协调发展,各等级电压电网配套衔接。加强与周边省区电网联系,推进福建与华东联网第二通道、特高压电网工程建设,开展向金门、马祖送电工程研究。重点建设十大电网工程:一是东北部500千伏网架工程,新建宁德~南平~三明~水口500千伏线路;二是沿海中部输电通道工程,加强和完善沿海中北部电网的主网架结构;三是泉州受端电网工程,形成泉州~晋江~惠泉~泉州北~泉州的500千伏双回环网结构;四是西部环网工程,建设三明~龙岩~漳州500千伏线路,形成全省500千伏大环网;五是省际联网工程,加强福建与周边省电网联网的省际间通道建设;六是大型电源送出工程,完善新建电厂的配套送出网架;七是500千伏变电站工程;八是地区220千伏电网工程,逐步实现分层分区供电,形成坚强的受端骨干电网;九是城市电网工程;十是农村电网工程,提高电力普遍服务水平。“十一五”期间新建500千伏线路约2758公里,新增500千伏变电容量1000万千伏安;新建220千伏线路约3328公里,新增220千伏变电容量2166万千伏安。其中2007年开工新建、扩建500千伏变电站4座,线路922公里,容量325万千伏安;开工新建、扩建220千伏变电站37座,线路1548公里,容量780万千伏安;投产500千伏新建变电站3座、扩建2座,线路361公里,容量450万千伏安;投产220千伏新建变电站21座、扩建15座,线路1761公里,容量792万千伏安。 7月27日,国电崇左电厂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会在南宁召开。会上,中国国电集团公司、越南煤炭和矿产工业集团、泰国万浦煤业宣布,将共同合作出资近50亿元人民币在崇左市新建一座大型火电厂,并力争在2008年正式开工建设,2010年投产发电。国电崇左电厂全部工程投产发电后,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400兆瓦。 据介绍,崇左电厂将由中国国电集团控股。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总工程师尹福道说,国电崇左电厂项目的建设,将有效解决崇左甚至广西用电紧张,以及电源布局不合理等现实问题。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广西境内电源发电量44604千兆瓦时,而社会用电量却达到51015千兆瓦时,远不能满足用电需求;同时,广西人均用电量也仅为1038千瓦时,仅为全国人均用电量的54.6%。 新建的大型火电厂将充分利用南友高速公路,从越南运入无烟煤作为主燃料,以国内煤源作为辅燃料。广西电力供应相对滞后于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也缺乏火力发电的主要燃料--煤;而越南的优质煤需要外销市场。据了解,国电广西公司与越南国家煤炭总公司签订了供煤协议:从2010年起,每年向国电崇左电厂提供230万吨的无烟煤和褐煤。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一位高层人士指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北部湾经济圈的构建和中越"两廊一圈"合作计划的实施,崇左电厂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此外,项目建设还将有利推动中越"第四条经济通道"的形成。随着中越两国电网公司已达成供电协议并开始执行,在2005年5月首次向越南出口电力后,广西打通了除空中、水上、陆路交通通道外的"第四条经济通道"。崇左电厂的建设不仅将成为中国"西电东送"的电源支撑点,也将成为"桂电送越"的主要电源支撑点。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一位高层人士指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北部湾经济圈的构建和中越"两廊一圈"合作计划的实施,为崇左电厂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据介绍,目前崇左电厂已作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中越"两廊一围"经贸合作的重点项目,列入国家有关合作计划和广西"十一五"发展规划。 记者近日从国防科工委获悉,经认真招标评标,国家核电技术招标机构选择美国西屋公司和肖(show)工程公司联合体作为优先中标方,中国将引进西屋公司AP1000技术,建设四台核电机组。据介绍,AP1000是由西屋公司开发的第三代压水堆核电站,是目前世界上开发的较为成功的第三代核电技术之一,在技术先进性方面有一定优势。 为保证技术引进和核电站建设顺利执行,中美两国政府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在中国合作建设先进压水堆核电项目及相关技术转让的谅解备忘录》,双方企业签署《中国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合作备忘录》,双方企业还将继续就商务合同进行谈判。
国防科工委官员表示,中国坚持核电自主化发展方针,将充分依靠中国二十多年来核电研发和工程建设的技术基础,结合引进国际上先进成熟的核电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实施国家重大专项,形成中国自己的新一代核电技术,并推广应用,进行批量化建设。为实现核电发展规划目标,中国在引进第三代技术建设几个核电机组的同时,今后一段时间内还将批量建设第二代改进技术的核电机组。 “十一五”是西北电网乃至整个西北电力工业发展史上至为关键的五年。建设以“外向型、送出型、规模型”为主要特征的、坚强的西北电网,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是立足于西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区域经济社会现况及未来发展需求而得出的客观、科学且现实的基本思路。 在这一基本思路的指导下, “十一五”期间,西北电网将加快750千伏主网架的发展,重点建设“西电东送”送端电网和主要外送通道,大力推进西北电网与外区电网联网的进程,打通外区送电主通道,在满足区域内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的基础上,依托750千伏坚强的送端电网大力实施西电东送战略,不断扩大西电东送规模;积极推动黄河上游、陕北、宁东、哈密及准东等大型水、火电电源基地的开发,以750千伏电网组织西北地区丰富的水、火电跨大区大量外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西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并为西北电网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006年,西北750千伏电网工程前期工作全面推进,制定了“十一五”西北750千伏规划建设方案,编制了“十一五”西北750千伏电网工程前期里程碑计划,建立了西北电网前期工作联席制度,加大支持性文件和核准文件的催批工作力度,在与750千伏电网沿线政府发改委、水土保持、土地、环保等有关部门不断沟通协调下,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2006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文同意开展7项西北750干伏输变电工程的前期工作,为西北750千伏电网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11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文核准750千伏兰州东-银川东、官亭-西宁输变电工程及配套330千伏送出工程。这是自750千伏示范工程以来,国家核准的第一批750千伏电网建设工程,标志着西北750千伏电网建设已经全面启动。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对西北750千伏电网规划的要求,经过大量深入的研究和论证,西北750千伏电网“十一五”目标网架已经基本确定。“十一五”期间,西北750千伏电网形成一个以青海的拉西瓦水电站为顶点、以陕西的关中和宁夏的宁东为支点、形似倒“A”字型的同杆双回路骨干网架,北通道为拉西瓦~西宁~永登~白银~银川东,南通道为拉西瓦~官亭~兰州东~平凉~乾县,南北方向有兰州东~白银、官亭~西宁两个通道相联,哈密煤电基地通过两回750千伏线路经河西走廊接入骨干网架的永登变。连通四省(区)主要负荷中心及电源基地的750千伏骨干网架基本形成。 “十一五”期间,新疆电网也将开始建设750千伏超高压电网,到2010年沿天山北坡经济带750千伏电网一字展开,西起伊犁、东到准东;同时750千伏电网从乌鲁木齐向南越天山经吐鲁番到库尔勒,再由吐鲁番向东延伸到哈密,形成一个形似“工”字形的750千伏电网雏形。到2010年,新疆电网将通过哈密打通向西北电网的750千伏送电通道,实现与西北主电网的交流联网,陕、甘、青、宁、新五省区统一的同步互连大电网将正式形成,外送及省(区)之间的主要输电通道基本打通,电力电量交换能力大幅度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也将大为改善。 到2020年,750千伏电网将进一步发展完善,主要送电通道基本实现双回路、多回路或环网运行,省(区)间电力电量交换能力进一步提升,水火电互补调剂的优势进一步加强。2020年,750千伏电网继续向西延伸到青海境内的班多、羊曲水电站,实现黄河上游龙羊峡以上水电的集中开发和送出;陕西关中750千伏电网将形成宝鸡-乾县-渭南双环网结构;银川东-榆横750千伏输电线路的建设,将使陕北电网与主网实现双回或双回以上750千伏线路联络,运行可靠性大大提高;新疆750千伏电网也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坚强的西北750千伏电网基本建成。
根据西北电网远景规划的初步成果,以特高压直流输电、常规直流输电及直流背靠背联网工程等为主要手段,到2020年,西北电网向区外联网送电将形成4-5个特高压直流及3-4个常规直流外送电出口,外送电总规模接近4000万千瓦,基本能够与西北地区的能源资源优势及电网送电能力相适应,西北电网将在全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总体布局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最近,美国能源部信息管理局发布的《国际能源展望2006》预计,2030年,全世界的用电量将是2003年的两倍,其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OECD)国家将占全世界总增长量的29%,非OECD国家占71%。全世界用电量将从2003年的147810亿千瓦时增加到2015年的216990亿千瓦时,到2030年将达到30116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2.7%。全世界发电装机容量将从2003年的37.1亿千瓦增加到2030年的63.49亿千瓦,年均增长2.%。 一、发展中国家贡献较大 《国际能源展望2006》显示:至2030年,非OECD国家用电量的年均增长将达到3.9%,OECD国家为1.5%。从2003年至2030年,中国和美国的用电量将分别增加43000亿千瓦时和19500亿千瓦时。 OECD都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较慢,电力建设充分,设备效率的提高就可以满足部分需求的增加。而且,OECD国家人口的增长将低于非OECD国家,一些欧洲国家以及日本的人口将下降,总用电量的增长将相对低一些。OECD国家的用电量将从2003年的8.8万亿千瓦时,增加到2015年的l0.9万亿千瓦时,到2030年将达到13.2万亿千瓦时。 OECD国家用电量的60%是居民和商业用电,其他是工业用电。预计到2030年,用电结构的变化不会超过2%,其用电增长量的一半将是来自家庭电子设备、办公设备和通信设备的普及和使用。 美国的电力需求,将从2003年的3.7万亿千瓦时增加到2030年的5.6万亿千瓦时,预计商业用电年均增长22%,工业和居民用电的增长将分别为0.8%和1.5%。欧洲OECD国家的用电量,将从2003年的3.0万亿千瓦时增长到2030年的4.1万亿千瓦时。亚洲OECD国家用电量的增长比欧洲OECD国家要高一点,预计年均增长1.3%。 2003-2030年,非OECD国家用电量的年均增长为3.9%。亚洲非OECD国家年均增长为4.7%,其他依次是中南美洲3.7%,中东3.0%,非洲2.9%,欧洲和欧亚2.8%。 二、发电增长呈多元化趋势 气电。 2003-2030年,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将增加10.7亿千瓦,占全球发电装机容量的比例将从27%增加到33%。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由于具有高效、运行灵活、投资少和建设时间短等优点,将受到重视。天然气发电占全世界发电燃料的比例,将从2003年的19%增加到2030年的22%。 煤电。 煤电仍将在全世界发电中占主导地位。2003-2030年,全世界煤电装机容量将从11.19亿千瓦,增加到2030年的19.97亿千瓦,年均增长2.2%。煤电装机容量的地区差别主要取决于煤炭资源的地区差别。美国、中国、澳大利亚是煤炭资源大国,因此,煤电的比例可达50%-80%。 油电。 油电发电量将基本不变,但是油电占全世界发电的比例将从2003年的10%降低到2030年的7.0%。 核电。 2003-203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从3.61亿千瓦增加到4.38亿千瓦。非OECD国家的核电将迅速增长。从2003-2015年,核电装机容量将增加0.33亿千瓦,2015-2030年将再增加0.42亿千瓦,增加最多的将是中国、印度和俄罗斯。2005年,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超过25%的国家达16个。至2005年12月底,全世界有443个核电反应堆在运行,有24个核电反应堆在建设中。预计全世界核电发电量将从2003年的2.5万亿千瓦时,增加到2030年的3.3万亿千瓦时。 水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 预计到2030年,联网的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比2003年增加5.53亿千瓦。其中,大部分的增长来自亚洲非OECD国家的大型水电。中国是水电增加最多的国家,印度、老挝和越南都有开发水电的计划。 三、2020年前中国用电量和装机容量跃居世界第一 “十一五”期间,中国用电量年均增长约8.0%。至2010年,全社会的用电量将达到3.6万亿千瓦时,至2020年,将达5.6万亿千瓦时。按此发展计算,2015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4.5万亿千瓦时,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用电量最大的国家。 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发电总装机容量预计为8.18亿千瓦,“十一五”年均增长9.8%。到2020年,中国发电总装机容量预计达到11.86亿千瓦,中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记者从青岛供电公司获悉,"十一五"期间,该公司将针对青岛市持续增长的用电需求,加强500千伏网络的建设,提高接受外部电力的能力;按照布点与扩建相结合的原则,从根本上提高220千伏供电能力;在青岛市区,完善110千伏和35千伏网络结构,增加新的变电站布点,缩小供电半径,使所有变电站实现"双源"或"三源"供电,确保以一个结构合理、装备先进、运行可靠的现代化坚强电网,为青岛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据预测,到2010年,青岛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353.6亿千瓦时,网供最大负荷将达到591.7万千瓦,均为现在的两倍,这就要求"十一五"期间的青岛电网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上,都必须实现新的突破。 供电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一五"期间,该公司将继续投入巨资加强青岛电网建设,预计到2010年,青岛电网的主变总容量将达到2495.7万千伏安,形成由青岛发电厂、黄岛发电厂"二厂"和500千伏崂山站、500千伏琅琊站"二站"组成的220千伏外环网网络。在设备水平方面,该公司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不断提升电网自动化水平和供电可靠性,使青岛主要城区的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5%,客户的年停电时间不超过26分钟,城区电网电压合格率达到99.95%。
另外,"十一五"期间,供电公司还将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调度自动化系统、负荷管理系统、MIS系统、远方抄表系统、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光纤通信系统,在电网运行与管理上逐步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