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日前最新统计快报显示,2006年,中国电力装机容量突破6亿千瓦,较2005年增长约1亿千瓦,电力供需形势进一步缓和。 截至去年底,中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2200万千瓦,同比增长20.3%。其中,水电达12857万千瓦,约占总容量20.67%;火电达48405万千瓦,约占总容量77.82%。 快报显示,去年中国发电量达到28344亿千瓦时,增长13.5%。全社会用电量达到28248亿千瓦时,增长14.0%。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为3240亿千瓦时,增长14.7%。 自2002年6月以来,中国电力供应一直紧张。2005年年初,全国缺电省份一度达到25个。去年3月份,这一数字下降到2个。去年迎峰度夏时期,只有浙江、广东、云南3个省份在高峰时段出现拉闸限电现象。 “中国电力已经告别短缺,短暂的电力紧张将只会出现在高峰季节的高峰时段。”中国国家发改委官员指出。 节能降耗方面,2006年中国陆续关停凝汽式燃煤小机组和老小燃油机组。这一措施使供电煤耗为366克/千瓦时,比上年降低4克/千瓦时;电网输电线路损失率也减少0.1个百分点,降为7.08%。 “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中国将关停5万千瓦及以下凝汽式燃煤小机组1500万千瓦,以及关停小燃油机组700万千瓦以上。
预计“十一五”末期,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将接近8亿千瓦,届时水电、核电、清洁煤发电和新能源发电等清洁电力比重将超过35%。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77890.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8%。其中,11月份完成增加值7936.33亿元,同比增长14.9%。 一、用电市场情况 1-11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5627.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15%。第一产业用电量750.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1%;第二产业用电量19356.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61%;第三产业用电量2565.3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955.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58%。 1-11月份,全国工业用电量为19116.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62%;轻、重工业用电量的同比增长分别为10.34%和15.70%。 从各区域的用电量增长情况来看,用电量同比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4.15%)的省份依次为:内蒙古(32.06%)、宁夏(25.13%)、青海(18.87%)、海南(18.83%)、山东(18.69%)、江苏(17.25%)、浙江(16.39%)、新疆(15.80%)、重庆(15.38%)、河北(15.26%)、山西(15.12%)、江西(14.83%)、贵州(14.77%)、福建(14.63%)、云南(14.60)、安微(14.41%)。 二、发电生产情况 1-11月份,全国发电量24897.94亿千瓦时(见备注),比去年同期增长13.5%。其中,水电3514.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火电20853.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7%;核电487.74亿千瓦时,同比减少0.3%。全国主要电网统调发电量21637.14亿千瓦时,最高发电负荷合计38524万千瓦,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5.59%、16.46%。 三、电网供电与销售情况 1-11月份,全国电网供电量21903.19亿千瓦时,售电量20489.57亿千瓦时,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4.87%和15.02%。 四、全国跨区域送电及进出口电量情况 1-11月,华北送华东102.3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36%;东北送华北32.7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8.16%;华东送华中0.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6.55%;华中送华东236.1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0.22%,其中葛南直流67.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7%;华中送南方219.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6%;西北通过灵宝变电站送华中27.74亿千瓦时;贵州送湖南8.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36%。 1-11月份南方电网的西电送广东566.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77%;西电送广西59.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1%。 1-11月份在电量进出口方面,广东送香港100.5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36%;广东送澳门8.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3.32%,广东购香港41.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5%。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11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4805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191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达3186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258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达5166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202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依次为宁夏、贵州、云南、山西、甘肃、吉林、河北、内蒙古、辽宁、浙江、青海、天津、新疆和湖北。 1-11月份,全国供电煤耗率为364克/千瓦时,比去年同期下降5克/千瓦时。全国发电厂用电率5.94%,其中水电0.46%,火电6.75%。线路损失率6.45%,比上年同期下降0.13个百分点。 六、电源建设情况
1-11月份,全国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8117.41万千瓦。其中水电848.39万千瓦,火电7213.79万千瓦。
根据意大利安莎社1月5日报道,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利用意大利的先进风力发电设备,通过该公司设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控股公司,在美国和加拿大投资风力发电项目,预计发电量将分别达到250MW和27MW,每年将减少41.55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006年是我国实施《可再生能源法》的第一年,风电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100万千瓦风电建设规模。据不完全统计,到2006年底,全国已建成约80个风电场,装机总容量达到约230万千瓦,比2005年新增装机100多万千瓦,增长率超过80%。风电是目前最具规模化开发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技术,对于减排温室气体、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促进风电的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建成50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 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组织开展全国风电资源评价等风电建设的前期工作,并采取风电特许权招标方式,确定投资主体,加大建设规模,以规模化建设带动风电设备的产业化发展。同时,上海已在东海大桥两侧开展建设海上风电场的有关工作,建设单位已通过招标确定,海上风电建设工作开始起步。 2006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促进风电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将对风能资源详查、风电研发体系、检测认证体系和风电设备国产化给予政策支持。随着国家有关配套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风电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产业培育工作的加强,我国风电产业将呈现加快发展的趋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