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河南省政府办公厅了解到,“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将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火电基地。 优化电源布局,建设火电集群。按照规模化、基地化的原则,综合平衡煤炭、水资源、交通、环境、电网等条件,以60万千瓦、100万千瓦大容量、高参数火电机组为建设重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五年新增发电装机2000万千瓦以上,建成全国重要的火电基地。电源布局以现有电厂扩建为主,原则上不再新布电源点,重点围绕豫北、豫南和沿陇海线3大火电集群规划建设火电项目。豫北火电集群以沁北电厂为中心,发挥区位优势,利用当地及山西煤炭资源建设大型坑口、路口电站,积极推进焦作、济源、新乡、鹤壁、安阳等电源点建设。豫南火电集群以姚孟电厂为中心,利用当地煤炭资源和宁西铁路运煤通道,建设大型坑口和路口电站,积极推进平顶山、南阳、许昌、驻马店、信阳等电源点建设。沿陇海线火电集群发挥沿线煤炭资源优势并利用陕西煤炭资源,建设大型坑口、路口电站,积极推进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商丘等大型电源点建设。 加快电力结构调整,促进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小火电机组关停工作,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快关停5万千瓦及以下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火电机组。大力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坚持以热定电,省辖市热电联产原则以单机30万千瓦机组为主;县级城市应结合资源条件,积极发展秸秆等生物质能热电联产和煤矸石综合利用热电联产;经济较发达的乡镇可结合工业热负荷发展,建设小容量背压机组。鼓励发展大型循环流化床电站和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等洁净煤发电,加快发展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提高清洁高效电力比重。加快建设新乡宝泉等抽水蓄能电站和郑州、驻马店等燃气电站,提高电网调峰能力。积极推进核电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列入国家核电发展规划。
加强电网建设,提高输配电能力。按照统一规划、协调发展、远近结合、适度超前的原则,重点发展500千伏、220千伏骨干网架,做到电源电网同步建设,各级电压电网、城乡电网协调发展。加快建设500千伏电网,重点建设安阳、洛阳南、南阳西、平顶山、信阳、驻马店、商丘、新乡东、三门峡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实现500千伏电网覆盖到省辖市;积极推进与华中、华东电网的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建成鄂豫第四回输电线路,适时建设河南至华东电网输电通道,尽快开辟新的电力外送通道。优化发展220千伏电网,建成省辖市内220千伏主干电网,实现220千伏电网覆盖到县。进一步加强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完善110千伏及以下电网,提高供电可靠性,建设现代化输配电网络。坚持二次系统与一次系统协调发展,加快计算机、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电网自动化水平。 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跨区电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共计完成投资90.26亿元,投产项目25项,交直流线路4110千米、变电容量450万千伏安、串补静补偿容量190万千乏、换流容量600万千瓦,全年投产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超额完成工程投产任务。 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国家电网,推进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明确了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公司发展方式的要求和途径。按照公司发展战略决策,跨区电网建设取得多项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正式启动建设,金沙江一期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送出特高压直流工程前期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并正式上报核准。东北华北联网高岭直流背靠背工程等14项重点工程开工,中俄联网黑河直流背靠背工程前期工作顺利推进。三沪直流工程实现提前半年投产的目标。三沪直流是国内建设的第4个300万千瓦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工程的国产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并达到70%,创造了超高压直流工程建设的新纪录。 在跨区电网建设管理上,为加强对总部直接投资输变电资产的集约、高效管理,公司按事业部建制设立了建设运行部,统一负责跨区电网资产的建设和运营,并组建国网建设有限公司、国网运行有限公司两个全资子公司,负责工程现场的建设管理和生产运行。建设运行部进一步强化跨区电网安全质量管理,年内符合达标投产条件的项目均通过命名批复,达标投产率100%,工程创优率达到75%。其中宣城500千伏变电站、荆州—潜江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银奖。葛南控制保护系统国产化改造、灵宝换流站工程等获公司、行业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灵宝背靠背国产化示范工程受到国家发改委表彰。 在跨区电网建设中,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支持国产化电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大力解决国产设备的“首台首套”问题,一批国内自主创新技术得到成功应用。神木电厂送出工程忻州开关站使用了由公司研制的可控高抗装置。在万县扩建工程中,采用了静态无功补偿(SVC)技术。在阳城送出加强工程三堡站安装了由公司进行系统设计、集成、生产的500千伏超高压串联补偿装置。三峡输变电配套工程——500千伏咸宁变电站550千伏复合绝缘组合电器中采用的550千伏单断口六氟化硫断路器,由国内厂商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标志着我国在高电压、大容量开关设备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据悉,在2006年迎峰度夏期间安排投产的安阳、咸宁、岳阳、乐万等9个项目,全部按期启动投产,在公司迎峰度夏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6年12月30日,由云南省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出资组建的云南省电投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在昆明成立,该公司是云南省第一家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的专业企业,注册资本金1亿元, 公司计划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十一五"期间要力争突破63万千瓦,到2020年力争达到200万千瓦以上。
云南省不仅有丰富的水力资源,也是可再生能源的富省。近年来该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太阳能和农村沼气的开发利用处于全国领先的水平,风能、地热能的开发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云南省电投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将根据国家现行的鼓励新能源发电的产业政策,结合云南实际,本着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循环经济的原则,以火电类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秸杆焚烧发电、风力发电为基础,贯彻落实云南电力“十一五”“研究开发新型电能资源,优化电源结构”的发展指导思想,依托云南省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发展瓦斯发电、光伏发电、地热发电、抽水蓄能发电和淤泥发电等,将云南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能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摆脱"缺能、污染、浪费"的能源消耗困境。 据新华网 记者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获悉,2006年深圳大亚湾核电基地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一期4台百万千瓦级机组上网电量再创历史新高,4台机组上网电量近300亿千瓦时。 据介绍,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大亚湾核电基地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全年实现上网电量达299.20亿千瓦时。其中,大亚湾核电站实现上网电量148.58亿千瓦时;岭澳核电站实现上网电量150.62亿千瓦时。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在稳步推进核电工程建设的同时,确保核电站安全生产,不断优化日常生产及大修管理模式,按计划圆满完成了大亚湾核电站的三次换料大修,完成了多项重要设备的跟踪处理。
与2005年世界核电营运者协会衡量同类型核电机组安全运行水平的9项业绩指标比较,2006年大亚湾核电站9项指标全部超过世界中间水平,其中非计划自动停堆次数和化学指标等2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岭澳核电站8项指标超过世界中间水平,其中非计划能力损失因子、燃料可靠性、化学指标和工业安全事故率等4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核电已成为与火电、水电并称的世界三大电力供应支柱,我国核工业的发展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 在全世界范围内,核电由于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和供应能力强等优点,日益被公众了解和接受,成为与火电、水电并称的世界三大电力供应支柱。核能的和平利用在世界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截至2006年1月4日,全世界共有31个国家的443台核电机组在运行,总装机容量达3.7亿千瓦。 法国是世界上核发电比例最高的国家,2004年的核发电量占当年总发电量的78%,而美国和俄罗斯也分别达到了20%和16%。 在亚洲,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的核电建设正在蓬勃发展。目前亚洲正在运行的109台核电机组中,日本有56台,韩国有20台。1991年12月15日,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核电站成功并网发电,结束了我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我国核工业的发展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 1994年2月和5月,全部引进法国设备和技术的大亚湾核电站,两台装机容量百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2002年5月和2003年1月,岭澳一期两台装机容量百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正在建设之中的核电站有岭澳二期、田湾核电站和大连红沿河核电站。 截至2006年底,我国大陆有装机容量788万千瓦的10台核电机组在运行,多年平均发电量达530.82亿千瓦时,已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2%,但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
||||
|